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2章 烏拉

《喀秋莎》這首歌的曲調非常歡快,因為是以手風琴音為主基調,所以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樣,能演奏出濃厚的蘇聯風格。

此刻,舞臺上,樂隊中有樂手正在懷抱黑白色手風琴,當韓森說出《喀秋莎》三個字後,很快,樂手就拉開了手風琴,與此同時,雙手十指在左右的琴鍵上開始彈奏出漂亮嫻熟的指法。

當那輕柔而鏗鏘有力的琴音緩緩流入現場觀眾的耳畔,一時間,所有人激盪的心情都在此刻安靜了下來。

在所有人的目光中,韓森在這情況的手風琴音中站起身來,當一束燈光打下,他在那道光裡開始歌唱: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韓森此刻氣沉丹田,使頭腔共鳴,一出聲便是嗓音渾厚,大氣磅礴的唱法,讓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這是他們第一次聽到韓森如此演唱,一時間都是新奇不已。

對於韓森來說,《喀秋莎》這首歌,如果用個人嗓音來演唱,其實有點“勢單力薄”,不如合唱時能給人帶來的震撼。

所以,他便是用改良版的美聲唱法,突出嗓音的嘹亮和渾厚,使得氣勢有所增加,讓所有人一下子耳目一新。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喀秋莎》的旋律,與他國曲調決然不同,對於現場的俄國人來說,倍感親切。

一時感動不已。

“前蘇聯已經解體六十多年了,我只有在課本上才能看到前蘇聯的痕跡,那是埋藏在我骨子裡的熱愛,即便我是俄國人,也幾乎忘掉了那些先輩們曾經開拓過的偉大事業,現在,這熟悉的手風琴音響起的時候,卻是讓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課本里描述的那些時光……”

葉夫根尼緩緩地在手機上的文字編輯框中寫道:“現在,來自西伯利亞平原盡頭,來自華夏的歌手,演唱了一首《喀秋莎》,他好像是在告訴我們,曾經,我們腳下踩著的這片土地,也是英雄的國度!”

兩道淚痕緩緩從葉夫根尼臉頰上落下。

耳邊聽著那如夢似幻的歌聲,彷彿是聽到了來自蘇維埃的問候。

以至於葉夫根尼陷入到了深深的緬懷和感慨當中。

那個讓人嚮往的蘇維埃啊,早就死在了1946年的冬天。

從那以後,世界上只剩下一點星火,飄向蘇維埃留下的道路,為踽踽獨行者,照亮前程。

“姑娘唱著美妙的歌曲

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鷹

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

她還藏著愛人的書信……”

在韓森歡快的歌聲中,無數人聽得如痴如醉。

音樂帶給人的觸動是直抵靈魂的。

它沒有國界,也沒有語言的限制,透過節奏,就可以感受到裡面所飽含的所有的情況。

儘管在場不少人都不懂華夏語,但當韓森唱著悠揚而歡快的前蘇聯曲調,現場的俄國人一瞬間就產生了無數的豐富聯想。

在俄國學子們的一些歷史課本中,會介紹前蘇聯的一些事蹟,比如在百年前的一場衛國戰爭中,就誕生過無數感人至深的故事。

那段時間,無數的蘇聯赤軍離開了家鄉,走向了保家衛國的戰場。

為了鼓勵這些視死如歸的勇士們,莫斯科工業學校的女生們在送別蘇聯赤軍時,會為他們集體演唱一些富有樂觀的革命主義浪漫色彩的歌曲。

那些曲調,那些歌聲,以及湧動的情感,像極了如今韓森演唱的《喀秋莎》。

哪怕現場沒有人親臨過那個時代,但在這手風琴伴奏的歌聲中,還是能依然感受到來自百年前那場衛國戰爭的殘酷。

《這個明星很想退休》

《喀秋莎》講述的,也正是一個姑娘送別身為戰士的愛人前往戰場的故事。

而每一個英勇的戰士心中,都有一個“心愛”的姑娘在家鄉等他勝利歸來的訊息。

每一個臥在寒冷戰壕裡的戰士,手中抱著的雖然是冰冷的武器,心中卻充滿了愛的溫存和慰藉。

因此,當《喀秋莎》的歌聲傳遍全場,當那份來自血脈裡的前蘇聯情感被啟用後,整個現場的俄國人都沸騰了。

他們沒有經歷過百年前的衛國戰爭,也沒有體驗過前蘇聯存在時的偉大,但他們最近這一年來,親眼目睹過家鄉的親人陸續登上俄烏戰場。

那一天,正是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起了柔曼的輕紗!

一時間,無數俄國人只覺得胸腔中一股熱血在沸騰,淚水打溼了眼眶,不知不覺間,就有人揚起頭,大聲的跟著韓森一起合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