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編曲的驚豔之外,這首歌的詞更是一絕,完全戳中了我的偏好。
與其說是一首詞,不如說是一首詩。
這首詩裡,出現了大量的他物,比如麻雀、鉛筆、草莓、貓、秋刀魚、雨、蝴蝶、落葉……
我相信,還是會有很多人,其實是讀懂了這首詩的。
每一個讀懂它的人,在日後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歲月裡,每當這首歌的前奏一想起,每當韓森緩緩地唱出這首歌的時候,你們卻總是能清晰地放映出專屬於自己的畫面。
這是一首可以留在美好回憶裡的歌曲,伴隨著我們肆意盎然的青春成長。”
狐月每一次對韓森新專輯歌曲的評價,都會第一時間被大資料推送給所有韓森的歌迷,這讓狐月的微特粉絲數不斷增長,從去年的數百萬人,到如今,已經增到到兩三千萬人。
在樂評人裡面,狐月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因此他的樂評在整個歌壇來說都是備受矚目,且至關重要,甚至能影響著一首歌的流行風向標。
當然,狐月的樂評也不完全都是好評,他也有毒舌的一面,但這份毒舌卻完全不會用在韓森的身上,因為狐月對於韓森字裡行間流露出的那都是無比的熱愛與偏愛。
沒有韓森,狐月完全不可能擁有今天這樣的成就與地位。
正是因為韓森的存在,才讓狐月的樂評人屬性得到了大爆發,每一次韓森的歌曲新鮮出爐,他都會親自組織團隊對韓森的新歌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分析。
這樣的分析不僅歌迷、粉絲愛看,業內的諸多詞曲創作者和歌手也都很喜歡看。
久而久之,狐月的身份地位就在一篇篇火熱的熱評中暴漲,成為了當下的華語流行樂壇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而狐月對於《七里香》的樂評評價,首先戳中的並非是專業的歌手和詞曲作者,反而是數量龐大的中小學生群體。
當他們和喜歡的人迴圈往復的收聽《七里香》的時候,當他們與班級裡的同學一起哼唱著《七里香》的時候,這些畫面都想會成為他們少年時代最美好的回憶。
那一個個青澀的身影,那些黑板,粉筆,嬉鬧,懵懂的愛情……
以至於後來很多人只要看到七里香這三個字,就有想哭的衝動。
在狐月對《七里香》這首歌的樂評微特評論區裡,許多十幾歲的少年都在對這首歌表達喜愛,整個評論區幾乎全部都是少年人的討論。
“很喜歡這首歌,畫面感太強,夏天的感覺太濃。”
“我覺得更像夏末的最後一場大雨,下完了秋天就開始了。”
“雖然這個深秋《夜曲》很好聽,想溫暖你,日漸冰冷的回憶,但是我還是最喜歡《七里香》,睡覺的時候都在聽,每當前奏的風聲吹起,我都會起雞皮疙瘩。”
“已經開始期待夏天了。”
“‘像詩裡紛飛的美麗章節’這句歌詞本身就適合評價這首歌本身啊!”
“我知道很多人會說我矯情,但是哪怕是十年、二十年後再聽這首歌,我可能還是會矯情的流淚。”
“贊同狐月大大的評價,前奏已然封神!那些風聲,山谷,神秘,優雅……悅耳的旋律,東方特質的配器和音階,30秒之內居然塞進了這麼多內容!神曲!”
“都以為這是一首很簡單的歌曲,但是不仔細分析的話,真不知道韓森對這首歌有多用心。”
“這首歌寫的真棒——‘窗外的麻雀,在電線杆上多嘴’,每當我戴上耳機,閉上眼,趴在桌上望著窗外的陽光的時候,我總是會莫名傷感,窗外有樹影婆娑,蟬鳴依舊,耳機裡響起了的歌聲是:你說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覺。”
“我也想起了那一年的夏天,面前課本攤開但根本沒興趣翻,百無聊賴時,扭頭去看看那個女孩耳邊翹起的一縷細發,嘴角會不自覺的浮起傻乎乎的笑意。”
“此刻臺上的老師口沫橫飛,書桌下我們的手正在傳遞著不明就裡的紙條和砰砰作響的心跳。”
“都是青春啊!”
狐月的微特評論區完全被中小學生們佔據,以至於不少中青年在翻看這首歌的樂評,無意間點開評論區的時候,都會下意識的蹙起眉頭。
他們或許不會理解《七里香》這首歌在這些少年少女心中的分量,但這並不妨礙這首歌在往後的日子裡被人翻來覆去的單曲迴圈。
以至於這首歌在明年夏天來臨的時候,更加火爆。
而擁有同樣效果的還有專輯裡的《晴天》這首歌曲。
雖然它們都沒有《夜曲》、《雙截棍》這兩首歌在當下呈現出國民歌曲的趨勢,但卻後勁十足,在明年、後年以至於往後無數年的夏天,《晴天》和《七里香》這兩首歌,都將佔據人們心中最重要的地位。
當前奏響起,人們就已經知道,夏天來臨。
而在當下的此刻,不管是《七里香》還是《晴天》,都在默默沉澱,努力去成為無數少年人踏入社會後驀然回首時的美好回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