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院幾位相應科室主任狐疑地湊過去,仔細地檢查一會,又商量了一下。
然後不甘心地說道:“基本沒錯。不過需要做CT,脾挫裂還可能要剖腹探查才能確診。”
在他們確認這位病人的時候,王磊早已一路“檢查”過去,診斷也一迭連聲地報出來——
“顱底骨折、硬膜外血腫。”
“骨盆粉碎性骨折。”
“脾破裂。”
一院二院的專家們面面相覷:這貨就這麼有把握?
不行,我更相信我的眼睛、我的手。
老夫倒要看看,這小子究竟是瞎吹,還是真有本事!
醫生們呼啦圍了過去,各顯身手,開始驗證。
跟外行想象的不一樣,肉眼其實是最準確的,CT磁共振B超等任何檢查都遠遠不如。
所以剖腹探查才會被作為最後、最可靠的手段。
不過腹腔裡面也是很複雜的,剖腹探查並非萬能。
那位被吊在手術檯上好幾個小時的主任可以作證,小小闌尾手術而已,卻怎麼也找不到闌尾。
但如果王磊在,無需開腹,看一遍就能找到。
所以,現在開啟透視能力後,再複雜的傷勢,在王磊眼中都清清楚楚。
其他醫生就只能依據經驗大致判斷,既不能確定,還容易誤診漏診,速度更是極其緩慢。
一個性急的腦外科主任叫道:“這個硬膜外血腫的,趕緊拉去做CT。我倒要看看他說的對不對。”
“那個不急,他說這個是粉碎性骨盆骨折,累及臟器,得先查。”
就在眾人驗證王磊診斷正誤的時候,那尖下巴瘦弱青年也盯上了他們。
剛才強行架來的那胖子是縣醫院醫生,看過之後只說“可能”、“也許”,聽著就不靠譜。
但後來這兩批醫生據說是市裡來的專家,氣勢也明顯比縣醫院醫生厲害。
尤其“為首”的這個小年輕,他在前面走,嘴裡不時地冒出一個個名詞,信心十足的樣子。
一堆或禿頭或白髮的老醫生跟著他,嘴裡也冒名詞,卻一點都沒那股子自信。
瘦青年眼睛一亮,對中年男子說道:“乾爹,人家去叫那醫生給你看看。”
中年男子捂著肚子,疼得滿頭汗,嘴裡惱火地叫道:“快去快去。M的,痛死我了。”
瘦青年趕緊走向王磊,每走一步,他的腰板就挺直一分,氣勢就盛了一分。
彷彿離開那乾爹,到了別人面前,他就變成了人上人。
到了王磊面前,他下巴一抬,隨即想起這是市裡來的專家,不能象對待鄉下醫生那樣。
於是嘴巴勉強扯出個笑:“醫生你好,我是李玉,快去幫我乾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