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影播放,畫面上,出現了手術室、病人、醫生。
然後是手術部位的標記、鑽孔。
“真的是全新的鑽孔部位……選在這裡,是什麼用意?”
一位來自幽燕的神外醫生喃喃自語,眼睛一眨都不眨,聚精會神地盯著螢幕。
畫面上,一雙修長有力的手接過銑刀,利落地開啟方型骨瓣。
緊接著是無損懸吊硬膜、精細又迅速的中線分離、精準沿線切開胼胝體、鈍性分離透明隔……
一步步動作行雲流水,每一個細節都彷彿寫著完美。
“噝~好厲害!”好幾個地方陸續響起低低的驚歎聲。
專家們一時間竟然都忘了新入路這件事,注意力轉移到了術者的操作上。
那極致的技巧是如此奪目,就連臨床小白的醫學生們,也暫時忽視了開顱的恐怖,感受到了手術的美。
直到丁銘的聲音響起,人們的注意力才重新轉回手術方式:“請看,這種入路的另外三個優點已經很明顯了。”
他身邊的詹姆斯有些激動地搶答道:“直視下操作。”
顱內手術跟胸腹部、四肢手術不太一樣,它是從方寸之窗進入,在豆腐花深部雕刻,禁忌很多,受限很大。
所以很多時候無法直視操作,大大提升了手術難度。
這也是無法全切的原因之一。
有些入路明明缺點極多,但就因為能做到直視下操作,而常被醫生們選用。
丁銘點點頭,接著說道:“第二,大家肯定看出來了,這個入路距離第三腦室最近。”
詹姆斯是頂級權威,水準比丁銘更高,興奮之下,再次搶答道:“第三,可以向四方擴充套件,最大限度地暴露腫瘤,沒有視野盲區。”
畫面上,那雙手輕柔地擴充套件著術野,幾個呼吸的工夫,整顆淤血腫脹的腫瘤都被顯露出來。
到了這個程度,就連小白醫學生們都看懂了:跟剛才詹姆斯的錄影比,現在的腫瘤暴露充分得多。
那顯然全切的機會也大得多。
專家們看懂的內容更多:
1,丁銘宣稱對丘腦、丘紋靜脈、大腦內靜脈完全無損傷——人家根本就避開了這些東西,怎麼可能損傷?
2,丁銘宣稱顯著減少術後癲癇發作——人家直接避開了大腦皮層,怎麼還會有癲癇?
同時人家還切開了胼胝體——切開胼胝體本身,就是治療癲癇的一種療法——當然就更不會出現癲癇了。
3,丁銘還宣稱可以完全避免術後記憶障礙——人家避開了穹窿柱,再加上第一點對靜脈、丘腦的保護,哪來的記憶障礙?
這個入路,簡直就是取巧到了極點的入路。
而無數神經外科醫生絞盡腦汁設計新入路的目的、方法,無非就是取巧取巧再取巧。
取巧越多,取巧越好,則入路越妙,效果越好,併發症越少。
看懂了不難理解這個入路的訣竅,但第一個想到這種入路的人,得對大腦解剖、生理多熟悉?得有多麼天馬行空不拘一格的想象力?
真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天才想法,才能找到這種入路!
丁銘從螢幕上收回目光,看著濟濟一堂的同行們,鏗鏘有力地說道:
“各位,這就是我們一院天才青年醫生的獨創,第三腦室及其相鄰部位最新入路:經胼胝體——透明隔間——穹隆間入路!”
“這個錄影中的病人已經清醒,經查,沒有任何腦功能受損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