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一院,王磊去看了周明昊。
這傢伙被王磊安排著吃了一大堆碳水化合物,成功達到醉駕標準,暈乎乎地躺著等待酒醒。
蜀黍們拿到結果已經離開,周明昊的老媽在那陪兒子。
看到王磊,她感激萬分,又貢獻了好幾次訓練機會,然後忐忑地問道:“小磊,昊昊這病能治的吧?”
“能治。”
王磊輕描淡寫地回答。
治好確實不難,時間問題,需要腸道慢慢培植起正常的菌群。
難的是相應研究。
聊過兒子,周夫人又想起了老公:
“唉,都說老周的手術難度大,非常大。雖然請了詹姆斯先生,說是肝膽外科全世界最強,阿姨這心啊,還是放不下。”
“放心吧。我看過了,主要難度在於囊腫多發,考驗的是醫生的技術——技術問題你放心。”
周夫人哪裡懂得“囊腫多發”四字代表的可怕含義。
從字面上看,多發的困難就是需要多切,多切就需要花時間,醫生就得做得又快又好。
考驗的是醫生的技術,沒毛病。
所以周夫人鬆了口氣:韓老幫我家聯絡到了詹姆斯先生,目前全世界技術最強。
詹姆斯的老師羅伯特也會到場,就算羅伯特先生一般不輕易出手,但有他坐鎮,就又多了一層保險。
按照王磊的說法,好像確實不需要過分緊張。
兩人聊了幾句,外面忽然有人探頭探腦,隨即驚喜道:“真的在這,王在這。”
居然是幾個參會的神經外科專家。
大部分專家已經去南江醫大參會,但這幾個傢伙覺得不如跟王磊學習,硬是找了過來。
“王,我們去開刀吧。”
“我問過了,今天下午,你們的神經外科有好幾臺顱內腫瘤手術。”
王磊答道:“那都是確定了醫生的手術,如果沒有特別的理由,不適合換人。”
“沒關係,我們已經問過了,病人和家屬都非常樂意讓我們做,原定的手術團隊也非常樂意。”
這倒也是,主刀由國內的一般醫生換成國際級權威,哪個病人不樂意?
而對於原先的手術團隊來說,手術天天有,但跟著這些專家學習的機會,那可能一輩子也難遇到幾次。
“而且我們徵求了貴院領導的意見,他們也都同意了,還簽署了必要的檔案。”
“鐺!”
“請藉此契機,儘快充實團隊,初期以本次學術會議所涉及專科為主。”
“為更好地完成個人團隊與醫院合作任務,系統將視情提升成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