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美人病?
苟主任想了想,覺得沒道理。
東方美人病的診斷標準一共6項,符合3項即可診斷。
其中第一條是發病年齡小於40歲,水清淺只有22歲。
但也就這一條符合了。
上次會診的時候,他查得很仔細,其餘標準如間歇性運動障礙、雜音等都沒有。
正要呵斥這不懂裝懂的小子,苟主任又閉上了嘴巴。
這種自以為是的小年輕他見的多了,好發大言,總以為自己胸懷錦繡,能一鳴驚人。
實際上懷了一肚子稻草,一鳴就笑死人。
那位圓頭圓腦圓身子,卻不打人只逗人笑的大爺說過,遇到這種人,但凡你正眼看他一下,就算你輸了。
大爺睿智!
苟主任是有經驗的,這種半桶水晃盪的人特別自信,你要是好心教他,他一準會反駁你,甚至會嘲笑你。
所以不理睬是最好的,跟他正兒八經地辯駁,那真是吃飽了撐的。
柏壽延駁斥之後也有點後悔,我怎麼就信了老金那傢伙的邪,一本正經把這麼個小子給請了進來。
是嫌自己不夠忙嗎?
“王醫生,我瞭解你的看法了,下面我們將組織全院大會診,會議室坐不下,要不你先到隔壁坐一下?”
王磊站起身來:“那我先到外面等一下吧。柏主任,您可能對東方美人病的診斷懷有疑慮,目前證據也確實不足,但病情不等人,我建議先診斷性治療。”
診斷性治療是醫生急救的利器,使用場景遠多於外行的想象。
道理很簡單,需要急救的病人,往往沒有時間、沒有條件來確診,醫生只能根據經驗得出初步判斷,然後試用可能最合適的手段。
甚至嚴格來說,不僅僅是急救,在所有的醫療行為中,一半以上是診斷性治療。
是不是顛覆了你的認知?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疾病的確診率低得令人髮指。
一位權威說過:我治癒的疾病裡面,只有30%是真正確診的。
那還是全國公認的權威,普通醫生呢?
很多時候,患者以為某醫生正確診治了自己的病,開心地幫他到處宣揚做口碑,醫生自己也以為是正確診治,但實際上,診斷是錯誤的。
診斷錯了為什麼病還能好?
因為很多急性病都能自愈或者暫時好轉。
還因為診斷錯誤不等於用藥錯誤,尤其在基層,醫生們更喜歡撒大網捕小魚、開大炮打蚊子,總有一款適合你。
柏壽延對診斷性治療並不排斥,卻也不覺得有這必要。
見王磊站著不肯走,他敷衍道:“必要時我們會考慮的。”
王磊走到外面過道,沒多會,就見一位又一位的專家趕來。
專家們走進小會議室,紛紛檢視起水清淺的病歷,然後就都皺起了眉頭。
TCD未見明顯異常,DSA不能做,MRA不能做,唯一有力的依據是CT。
但上面也只有一個梗塞灶,根本不足以解釋病情。
很快人就到齊,一起給水清淺做了細緻的檢查後,眾人重新回到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