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七十二章 見過大世面的約瑟

畫面上,林思涵先注入微量利多卡因,以減輕注射針頭造成的疼痛,一路接近橈動脈後,針頭後撤,在此過程中,才加大麻藥用量——但是針頭沒有任何停頓。

這跟現行方法完全相反——針頭進皮後先來個皮丘,然後進針少許,停下後再次注藥。

如果按照王磊的起名方式,這叫做前進式斷續注藥法。

其劑量大的原因一目瞭然:注射工具是針筒,靜態斷續推注的話,無論如何小心,每次都必然推出較大量藥物。

而且為了保證針頭未及的地方也有麻醉效果,還必須故意加大藥量,讓它能自行擴散。

動態連續注藥就不一樣了,不存在針頭未及的地方。

但它也有缺點:同時進行兩個操作,還得控制藥量,難度太大。

看著林思涵輕描淡寫地完成了這個高難度動作,患者面板幾乎沒有任何隆起,許多人都感到有些牙酸。

水平確實是高,佩服。

這種局麻方式都想得出來,理論上也無懈可擊,佩服。

但是至於嗎?

局麻皮丘,這是小到不能再小的細節啊,有必要這麼講究?

牙酸的同時,又不免心驚。

見微知著,見微知著,Z國人,他們的手術理念、操作水平,竟然已經發展到這個程度了嗎?

似乎有一點理解老約翰推崇王磊的原因了。

林思涵丟下針筒,切皮穿刺,送入導絲,過程中果然沒有絲毫出血。

下一步,就應該是擴大面板切口,以便置入動脈鞘管。

然而林思涵沒有取切皮刀,反而再次抓起注射器。

眾人迷惑的目光中,約翰說道:“我首次見到時也很奇怪,王老師告訴我,分次麻醉既可以減小麻藥用量,避免血管痙攣,又可以保證麻醉效果。”

有道理,分次和單次的區別,顯然在於前者已經穿刺成功。

眾人的思索中,林思涵迅速完成麻醉、擴皮、置入動脈鞘,開始進管造影。

隨著造影劑的進入,橈尺動脈環出現在螢幕上。

“這個環,已經不是腳踏車鋼圈了,而是扭曲的鋼圈。”

“還有那些小分支,竟然不止一兩個,真跟鋼圈裡的鋼絲一樣。”

“難怪之前兩次介入失敗,這個難度可比後撤注藥難得多,別說後面那些迂曲畸形,光是這裡就過不去吧?”

“你們別忘了,王‘老師’要求的,是無損透過,就跟沒做過介入一樣。”

約翰對王磊的一番吹捧並沒有收到多大效果,反倒引起了逆反心理,見到如此高難的血管條件後,不少人感到悲觀,更有少數人開始冷言冷語。

吹鼓手喬治大為不滿:“各位,請注意,這是世界最高水平的演示,我們不妨看看林是怎麼做的再說。”

他還記著自己東道主的職責,另一個吹鼓手約瑟更為惱怒:“你們真可悲,一群坐井觀天的癩蛤蟆。”

好在大家都不怎麼明白這句話的貶義,否則約瑟臉上弄不好要腫一塊。

造影劑透過整個橈尺動脈環後,林思涵略作思考,要了根超滑導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