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當初跟一院簽署合作協議時有承諾——手術時允許觀摩,還要適當講解,以培養一院醫生。
而且張院長鄭院長李一山這幫老狐狸太狡猾,每次見面就大誇特誇,簡直把王磊捧上了天。
在他們嘴裡,王磊是其他醫生的指路明燈,王磊熱心教學德行高尚,一院、甚至Z國醫學界整體的進步全靠王磊。
雖然明知聽好話有代價,王磊還是聽得挺開心,聽多了,他就更不好意思趕走圍觀者。
更可怕的是,被圍觀多了之後,他漸漸地竟然習慣了。
習慣的原因,是隨著被圍觀次數增多,他發現能量的消耗在下降,抗拒心理已經沒那麼嚴重。
果然我對沐霜雪的建議是正確的,只有努力去適應恐懼,才能脫敏……不對啊,莫非我也有自閉症?或者是什麼別的病態,比如焦慮恐懼分裂之類?
不可能,有病的是孤獨兒童沐霜雪,是自虐成癮患者沈瑤卿,絕對不是我!
一邊消毒,王磊一邊繼續講解:“比如這臺第三腦室手術,切口內界,尤其是骨窗內界,接近矢狀竇右側緣即可,不要暴露矢狀竇——這樣可以避免其損傷。”
“而骨窗後界,則不應超過冠狀縫,避免中央前回的損傷……”
許多年輕醫生默默點頭,腦海內反覆記憶王磊說過的話,恨不得銘刻下來。
王磊把重要訣竅講得深入淺出,再結合他一會的示範性操作,看一臺手術,比背幾個月書的價值還大。
就連一些經驗豐富的主治、主任醫生,也聽得津津有味,深受啟發。
別看開啟骨窗的位置是基礎技能,但正如王磊所說,顱內手術從第一步開始就決定著成敗——
腦袋這麼大,到處都可以開窗,但到處又都不可以亂開——開啟之後,入路就無法改變了,某些腦組織就必然在前路等你,根本無法避讓。
如果開窗位置不合適,重要腦組織的損傷就不可避免。
而王磊做過的所有顱內手術,迄今為止,都沒有發現不必要的腦組織損傷,術後情況都完全符合術前判斷。
這說明什麼?
既說明王磊的判斷力驚人,也說明他從切口開始的每一步,都天衣無縫!
這是在場任何一位資深醫師都無法做到的。
“這臺手術,我們依舊採取‘經胼胝體穹隆間入路’,這個入路的優缺點大家已經很熟悉了,比如多數情況下可以避開橋靜脈……”
王磊接過手術刀,丟擲切皮前最後一個問題:“但事無絕對,如果有橋靜脈出現怎麼辦?”
示教室內,那位老外醫生臉上露出疑惑的表情。
“經胼胝體穹隆間入路”是什麼東西?他們這些Z國人居然還很熟悉?
難道是Z國人獨創的新入路?
不可能!Z國人什麼時候有這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