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重新佈雷。
總之是不能讓日寇舒舒服服的補充……
“這邊請。”
“好!”
很快見到關景鍾帶來的人。
只看了一眼外表,楊嶽就基本上放心了。
關景鍾果然沒有撒謊。這些人一看就是漁民。還是資深漁民。
你看他們身上的古銅色面板,就知道是常年在水上討生活的。
仔細的詢問情況。
果然,他們都是靠渤海吃飯的漁民。
在日本鬼子沒有到來之前,他們是可以自由進入渤海打漁的,是唯一的謀生途徑。
日本人來了以後,生怕漁民會成為抗日分子的一部分,於是禁止漁民出海。如果有發現,就會遭受到嚴厲的懲罰。有的時候甚至是被直接殺害。
日寇還扶植大量的海盜,在渤海周圍巡邏,以捕捉抗日分子。導致漁民們小心翼翼的出海都變得不可能。
一旦是遭遇到那些兇惡的海盜,下場比遇到小鬼子還要悽慘。
這麼一來,就有成千上百的漁民失去了唯一的生活來源,不得不上岸討生活。
在冀東軍區,這樣的漁民至少有好幾千人。其中,投靠八路軍的人數非常多。
關景鍾帶來的,就都是一些富有經驗的漁民。
他們是想著坐船什麼的,是不是可以靠近黃河鐵橋。
結果到來以後,才發現炸鐵橋的任務根本無法完成。
沒有船隻。
沒有炸藥。
沒有嚮導。
幸好是遇到了楊嶽。
“你們是怎麼過來的?”楊嶽忽然想到一個問題。
渤海不是被日寇海軍封鎖了嗎?
他們還敢穿越渤海?
“我們是從陸地上過來的。”
“陸地上?”
“對。各個軍分割槽接力,將我們送到了這裡。”
“哦?”
楊嶽眼神一閃。
普普通通的一句話,透露出不少的資訊。
那就是抗日根據地,已經是有效的連線成了一片。各個軍分割槽之間,已經是能夠有效的輸送人員和物資。
想想也是。現在滄州、德州都是控制在八路軍的手裡呢!
丁偉本人就在德州坐鎮。
估計除了平津地區,其他地方都有八路活動。
華北的日寇被侷限在幾個較大的城市裡面不能動彈,根本無法阻止關景鍾等人來往。
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