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條英機深深的信奉這個原則。
所以,他解決一切問題的手段,都是軍事。
都是戰爭!
一次不行,那就兩次。
兩次不行,那就三次。
必須是戰鬥到對方徹底臣服為止。
而作為中國人派遣軍總參謀長的板垣徵四郎,卻是感覺依靠單純的武力,根本無法解決中國戰事。所以,他希望可以一邊使用武力,一邊暗中談判,誘使重慶的蔣某人投降。這就是“桐計劃”的由來。
派遣軍總司令西尾壽造大將對此模稜兩可。他不太贊成和談。但是也覺得單純依靠軍事手段,很難解決中國問題。至少,想要攻佔重慶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日軍越是向西進攻,遭遇到的困難就越大。中國軍隊的反擊越是激烈。
東條英機堅決反對桐計劃。
反對和中國人的任何談判。
他要完全、徹底的滅亡中國。
所以,按照東條英機的指令,阿南惟幾直接飛漢口,指揮11軍發動更加猛烈的攻勢。
什麼叫做更加猛烈?
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投入更多兵力。
大本營將會直接向武漢投放兩個新組建的師團:第師團。
這兩個師團都是三聯隊編制的師團。總兵力都是18000人左右。
拿下長沙,是東條英機的第一個目標。
為此,大本營還將提供更多的後勤物資。包括武器裝備和彈藥等。
這對於新上任11軍司令官的阿南惟幾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刺激和鼓勵。所以,他是完全贊同擴大進攻規模的。
如果是大本營可以再投放幾個師團就好了……
“報告!”
參謀長忽然又到來。
送來一份最新情報。
“納尼?”
“150毫米炮彈?”
阿南惟幾皺了皺眉頭。
情報顯示,中國守軍部署在嶽麓山上的重炮,可能會增加大量的炮彈。
數量在一千發以上。
這個訊息讓阿南惟幾感覺有點棘手。
隱隱間感覺到一絲絲的不安。
眾所周知,中國軍隊的重炮不多。只有從德國人那裡進口的幾十門sFH18榴彈炮。
這是對日軍的最大威脅。
淞滬會戰的時候,這些重炮就給日軍造成了較大的傷害。
幸好是日軍方面擁有空中優勢,還有海軍大口徑艦炮的支援,才最終將中國軍隊的這些重炮給壓下去了。
而且,隨著日本和德國的結盟,德國人已經早早的就終止了炮彈的補充。
中國人的炮彈越打越少,逐漸的被消耗完畢。
沒有了炮彈,那些重炮就是擺設。
所以,日軍並不是特別擔心中國軍隊的重炮。
現在中國軍隊突然得到大量的炮彈補充,對於日軍來說,當然不是什麼好事。
一旦是日軍接近長沙城,將會遭受到150毫米重炮的射擊,那絕對是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