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麼東西?”吳金成一臉的疑惑。
怎麼看起來好像是一輛農家用的板車上面捆綁著一堆金屬圓管?
從來都沒有見過這麼奇怪醜陋的東西。論外觀,絕對過目難忘。
“這是火箭炮。”
“啥?炮?這也是炮?”
吳金成不相信。
周圍的人也是不相信。
這怎麼能算是炮呢?有那麼多的炮管?炮管還那麼短?
在他們的印象裡,野戰炮的炮管都是很長的。吳金成見過鬼子的九二步兵炮,感覺也要比這個長啊!而且是隻有一根炮管。
“它能夠同時發射十二發炮彈!”楊嶽簡單解釋,“相當於一個105毫米榴彈炮營。”
“啥?榴彈炮營?”吳金成再次震住。隨即感覺匪夷所思。
開玩笑……
還一個營的榴彈炮?還是105毫米的?
好像八路軍都沒有105毫米的榴彈炮吧?頂多就是75毫米的山炮。數量還是非常稀少的。
你要整個105毫米的榴彈炮營,那豈不是和中央軍差不多了?
甚至,就是中央軍,也沒有多少門105毫米榴彈炮啊!都在戰爭中損毀了。
就連程書林也是感覺不可思議。
他可是炮兵啊!
他見過很多種的野戰炮。
英國的,德國的,法國的,義大利的,蘇聯的,美國的,日寇的,瑞典的,捷克的,奧地利的,加拿大的……
反正,只要能夠買到的武器,都有可能出現在華夏的戰場上。
然而,像楊嶽這種,將一堆圓管拼湊到一起的,真是沒見過。
感覺都沒有發射裝置?都沒有炮膛的?那炮彈怎麼發射出去?還同時發射十二枚的火箭彈?想都不敢想啊……
楊嶽沒有繼續解釋。
沒辦法解釋啊!這是跨時空的武器。
東亞戰場和歐洲戰場的技術水平相差太遠了。根本就不是一個時代的戰爭。
當蘇德戰場上,斯大林手風琴日夜呼嘯的時候,東亞戰場連火箭炮都沒有。
埋頭裝彈。
叫王大慶幫忙裝填。
107毫米火箭彈有點分量,一顆就重三十多斤。
裝填火箭彈絕對是個力氣活。一個人連續搬上三四顆,就感覺有點累了。幸好是有王大慶幫忙。
感覺這個傢伙以後可以協助程書林負責操炮,專責裝填。將107火箭炮分解了,也可以揹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