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羅寧此時又對SP動起心思了?
因為他缺錢。
即便拿到投資了,羅寧仍需要一條或幾條由他獨自掌控的現金流渠道。
如果南瓜影片、社交網站專案都拿到了第一輪投資,為了保證在後續的跟投中股權不被嚴重稀釋,羅寧有必要參與跟投。
SP生意,投資少、見效快、變現週期短,非常適合作為源源不斷的現金流渠道。
德勤研究報告顯示,2004年,我國手機使用者達3.3億戶,預計2005年手機使用者數量將持續增長。
毫無疑問,移動通訊市場是增量市場,全民使用手機的時代即將來臨。
2004年,SP增值服務市場總規模達90億元,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預計2005年,SP增值服務市場總規模將超過120億元。
這個預測十分合理,在增量市場的大環境下,SP市場規模必然不斷擴大。
SP市場主要分為幾個業務板塊,包括簡訊(SMS)、IVR(互動式語音應答)、彩鈴、彩信(MMS)、遊戲、WAP應用、JAVA應用等。
2004年,簡訊業務收入為44.1億元,接近整個SP市場收入的一半。
簡訊的霸主地位短期內難以撼動。
按內容細分,簡訊業務訂閱人數最多、最賺錢的內容為體育(32%)、娛樂(26%),體育、娛樂相關諮詢的訂閱收入,佔據簡訊業務收入的58%。
這兩項內容可謂斷層領先。
其次是天氣預報、財經、星座占卜……
在SP市場,有一個新興業務板塊必須要引起足夠重視——彩鈴。
彩鈴業務最早由韓國SK電訊於2002年3月在韓國推出。
2003年初,中國移動將彩鈴業務引入國內。
兩年的時間,彩鈴業務在中國突飛猛進。
還是用資料說話,2003年,SP市場的彩鈴收入為7億元,2004年,這個數字翻了一倍,達14億元。預計2005年,彩鈴業務收入仍將保持高速增長。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彩鈴是繼簡訊之後,最有可能再現行業神話的業務。
是的,沒錯。
羅寧深表認可,上輩子他換過很多首彩鈴,一首彩鈴兩塊錢,他至少花了三十幾塊錢買彩鈴。
德勤對TOM無線事業部專門負責彩鈴業務的張忠鵬總監進行了訪談。
張總說道:“我們是最後一個投身彩鈴業務的大SP,2003年7月才涉足彩鈴業務,卻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達到了月收入一千多萬元RMB,稀裡糊塗地成為了彩鈴銷售冠軍。”
老凡爾賽了屬於是。
算上業務總監張總在內,TOM的彩鈴業務組僅有7人,其中技術支援、行政人員5人,真正聯絡彩鈴音訊內容的只有1人。
張總的厲害之處在於,他雷厲風行地採用了“音樂搬運工”的商業模式,用極少的人力、極低的成本,幫助最晚進場的TOM在最短時間內成為彩鈴銷冠。
以《2002年的第一場雪》為例,TOM與刀郎的唱片公司簽訂分成協議,在不花一分錢的情況下,獲得了《2002年的第一場雪》的彩鈴業務運營權。
使用者購買《2002年的第一場雪》作為彩鈴,需要花費2元。
電信運營商抽走15%,剩下的85%,由SP、音樂版權方均分。
使用者每購買一次《2002年的第一場雪》,TOM獲得2元乘以42.5%=0.85元的分成收益。
刀郎所屬的唱片公司同樣分得8毛5分錢。
至於刀郎能拿到多少分成,那就不知道了,看他跟唱片公司是怎麼協商的。
TOM的彩鈴運營模式即“不出錢、先運營、再分成”。
透過快速推廣這種商業模式,TOM已與多家唱片公司簽了一萬多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