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點,羅寧正在開會,忽然接到一個電話。
“羅總,我是金陽,您現在方便嗎?”
“我在開會,沒事,您說。”
“我又來江城了,這幾天看您什麼時候有空,我想當面跟您聊聊。”
“今天五點吧。”
“好的,五點我來拜訪您。”
金陽,就是德勤的那位財務諮詢顧問。
1月初,羅寧面試過金陽。
當時金陽提出想要入股南瓜影片,被羅寧婉拒了。
這兩個月,金陽一直沒有聯絡羅寧。
今天金陽來電,羅寧同意見他。
掛了電話,羅寧對張昊說:“昊哥,繼續吧。”
羅寧、寧銳、張昊、李一帆四人正在開會。
敲程式碼、Debug佔據張昊每天工作量的40%左右,他一半以上的工作量用於對需求。
去年南瓜影片處於開發階段時,張昊是純粹的程式設計師,每天敲300行以上的程式碼。現在他每天敲的程式碼少於100行。
身為範洛瑞豪集團及南瓜影片的股東、董事會成員,以及語音工具專案的專案總監,張昊今後敲程式碼的時間會越來越少,他的主要精力將放在對需求、團隊建設、專案管理等工作上。
“綜上,我們認為語音工具專案具備可行性。我司的專案組成員包括我、黃斌、魯敬源、劉毅,再找一家外包公司,專案組初期成員8到10人,後續視專案進度逐步補充新的人員。我們力爭在今年8月31日之前完成開發、測試,9月推出正式產品。”
張昊的意見是,語音工具專案,可以搞。
“嗯,辛苦昊哥了。”羅寧基本上滿意張昊的推進計劃,“我的想法是,由一個新專案,孵化出一家新公司。如果南瓜影片是1號專案,那麼語音工具專案,我們內部稱之為2號專案吧。”
“2號專案啟動之時,我們同步推進2號新公司的註冊,2號新公司將是範洛瑞豪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我們以2號新公司為試點,公司成立初期就可以尋找外部投資了,從天使輪開始,每一輪我們都體驗一下,看看風投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正如小馬過河的故事,水深水淺,親自趟一遍才能掌握真實情況。”
“南瓜影片維持現狀,我們能撐多久就撐多久,撐不住了再考慮讓外部資本進場。”
“新專案孵化新公司,將是我們範洛瑞豪集團的核心模式。我同意2號專案立即啟動,銳哥、一帆,二位意下如何?”
“我覺得有點兒風險。”寧銳似乎並不看好語音工具未來的前景。
他又道:“當然了,任何一個創業專案都有風險,南瓜影片初創之際也沒幾個人看好咱們,經過短短几個月的發展,南瓜影片取得了一定成績,不能說已經成功了,但我們在成功的道路上穩步向前。關於2號專案,我能投棄權票不?”
“我投反對票。”李一帆篤定說道,“暫且不談語音工具有沒有市場,從集團整體經營角度考慮,我們的步子是不是邁得太大了?不管2號專案是語音工具,還是其他什麼工具,我一概不贊成立項、成立新公司。”
“羅寧提出的新專案孵化新公司的商業模式,我覺得非常好,然而要結合我們當前實際狀況啊!盲目擴張,死無葬身之地!我們應該量入為出、看菜吃飯,我建議,等南瓜影片穩定盈利幾個月之後,再考慮啟動2號專案。”
李一帆比較激動,言辭上不太客氣。
整個公司,敢跟羅寧這麼說話的,只有李一帆。
範洛瑞豪、南瓜影片並不是羅寧的一言堂,他樂意聽取不同意見。
南瓜影片創業初期,四位創始人眾志成城、同仇敵愾。
羅總往哪指,咱們往哪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