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大批的人,來此闖蕩。
有人的地方,就有各種需求。
有了需求,商貿自然繁榮。
“幽州城很大,雖不及神都、長安,但城內的‘平安市’卻是神都三市與長安東西兩市的數倍!”
幾人悠閒逛著街,週記室做著介紹。
他口中的“平安市”,便是大梁與遼國通商的邊市,設在幽州城正中間,佔地極大,足有長安或神都城中三四個坊的面積。
“上次來幽州略顯匆忙,未曾去過平安市,這次說什麼也要去一趟。”蘇賢略有嚮往,對古代的邊市充滿好奇。
“不如現在就去?”蘇賢身後右側,言大山建議道:“平安市,是與遼通商的邊市,內裡情況複雜,說不定能發現些什麼。”
安裝最新版。】
言大山躍躍欲試,一心想著儘早建功,展現自身價值,在蘇賢心中站穩腳跟。
他比誰都著急。
“去!”
話音剛落,蘇賢身後左側的楊芷蘭,也忽然發聲。
楊芷蘭極少主動說話,除非情況非常急迫……
蘇賢頓了頓,看了看身後左右兩邊,緊緊挨著他的楊芷蘭與言大山,心裡明白過來,笑著搖了搖頭,做出決斷:
“也好,那我們這就去平安市,且瞧一瞧足有三四個坊那麼大的市場,究竟有多複雜。”
“……”
不多時,眾人來到傳說中的平安市。
它四周修築有高牆,牆上有人巡邏,牆體還是女牆的型制……這分明就是一座城中之城。
從一座把守極嚴的城門進入,踏足平安市青石砌成的街面,蘇賢感覺果然很不一樣,最直觀的感受便是——
平安市中好多遼人。
遼人著裝與漢人迥異,很容易分辨,他們在市場中四下游走,看起來對周圍的事物非常熟悉。
“當年我大梁與遼國和談,商討邊市選址之地時,曾有過一番爭議,有人建議在長城外設立邊市。”
眾人在街上漫步,四下打量,尤其是言大山,一雙眼睛宛若幾百瓦的燈泡。
楊芷蘭不甘示弱,也眼觀六路,一幅要比言大山先發現遼人端倪的模樣,只是做的十分隱晦。
週記室繼續充當解說人:
“但最後經多方考慮,女皇陛下親自裁定,將邊市建在幽州城中,命名為‘平安市’,寓意和平安定。”
“女皇陛下做此裁決最重要的依據,便是直通幽州城內的‘永濟渠’。”
“蘇文學你看,那便是大運河了。”
“……”
眾人剛好行至一處,隨著週記室的指引看去,果然看見一條寬闊的大河,波光粼粼,千帆競舸,好一片熱鬧繁忙景象。
蘇賢等人走到運河邊,倚欄眺望,這等規模給他們造成了強烈的震撼。
兩國通商,互通有無,即便只是一個邊市,它的龐大也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但相比於整個平安市的規模,繁忙的運河卻又顯得微不足道。
週記室繼續解說道:
“平安市規模龐大,永濟渠直通市內,築有三個碼頭……不過,平安市內大部分都是倉庫,類目繁多,真正人潮擁擠的地方其實只有三分之一。”
“倉庫?”
蘇賢與言大山同時扭頭看向週記室,面色微微一動。
楊芷蘭見此,眉頭輕輕一挑,雖沒有說出“倉庫”二字,但也扭頭看向週記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