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公主的調兵之權,來自於女皇陛下的聖旨,來自於“河北道行軍大總管”的金印及金冊文書。
她可以親筆手書調令,將某一區域的調兵之權,暫時授予持調令之人。
只要蓋上“河北道行軍大總管”的金印,便立即生效,直至蘭陵公主將調令收回。
羅幹身為邊州的守將,雖桀驁不馴,不大服管教,所言所行令朝廷諸公都頗感頭痛。
但在這份調令面前,羅幹卻不敢擺譜。
因為持有調令之人便是他的頂頭上司,人家一句話就能廢掉他。
當然,他也可以反抗,但下場就是叛國之罪,羅幹雖然桀驁,但還沒狂到背叛朝廷的程度。
震驚過後,羅幹兩手捧著調令苦笑不已。
蘇賢要是一開始就亮出這份調令,他還敢發狂揚言將他們趕出去嗎?
蘇賢藏著掖著,結果讓他被言大山好一頓毆打……
同時,大帳中的其他人,包括言大山、週記室等,心頭也是陣陣苦笑,他們事先並不知曉蘇賢竟手握這樣一份殺手鐧。
要是一開始就亮出來,今日之行就不會如此“精彩”。
羅幹苦笑之餘,忙恭恭敬敬的將調令送還給蘇賢,然後恭敬的說道:“蘇文學,既然手持蘭陵公主親筆手書的調令,自然可以坐這帥椅。”
他現在是服了。
不再狂妄與張揚。
這其中有蘇賢拯救了言家的大恩,也有那一紙調令的緣故。
他現在對蘇賢客氣,可謂是心悅誠服,名正言順!
蘇賢接過調令,小心收好,然後看著羅幹說道:“我們今日來此,是有一件要事要告訴給你知曉,同時,也有一件事需要羅將軍協助。”
羅幹精神一震,朗聲說道:“蘇文學儘管說,有事儘管吩咐,末將自當從命!”
蘇賢頓了頓,緩緩說道:
“在一個月之前,幽州范陽縣,太行山東麓的荒山之中,有一座村堡,名叫‘洪村堡’……”
“……”
當下,蘇賢將一萬遼軍失蹤一案的前因後果都講了出來。
然後,請羅幹協助追查那一萬遼軍的藏身之地。
羅幹聽罷,當即朗聲道:
“原來如此,我道這段時間以來,為何總有人來營中打探……蘇文學儘管安排,末將自當竭盡所能,揪出那一萬潛藏的遼軍!”
“很好,有羅將軍這番話,我就放心了。”
“……”
接著,幾人在大帳中秘議起來,做出了一系列安排與計劃。
日落西山,天邊綻放出絢爛雲霞之際,眾人終於秘議完成。
蘇賢起身告辭。
“末將護送你們出營!”
羅幹不顧病體,搖搖晃晃,走在前面領路。
蘇賢與言大山都勸他早點回去休息,結果羅乾死活不聽,蘇賢也就由著他了。
此時,大營轅門。
駐守在此的那兩位將士,不時回頭往營中瞧上一眼。
其中一人面帶疑惑,問道:
“奇了怪哉,周觀察等人進去了那麼久,為何還沒被趕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