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
時間來到半個月後。
覆蓋整個大梁的“大選秀”,終於落下帷幕。
規模空前,聲勢浩大,選拔出來的人才更是空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甚至很多隱居深山的青年也踴躍報名。
這是因為,蘇賢為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又追加了一個激勵措施——
全國各地,無論州縣,但凡被選中、並且自願前往神都進行下一輪考核的,無論考核結果如何,都將按照名次發放獎金與路費。
獎金的金額極為豐厚。
比如文試第一名與武試第一名,獎金就高達白銀一萬兩!
最低等級的獎金也有十多兩。
若再加上來回的路費……這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買賣啊!
要知道,十兩銀子是一個普通家庭一年或兩年的開銷,這種好事只有傻子才不去。
一時間,全國上下從者雲聚,許多隱世不出的高才也都聞訊而來……
至今日為止,各地遴選出的人才終於陸續抵達神都。
因人數太多,城中不能容納,蘇賢便命人在城外紮下營地,文、武分割槽安置,一切待遇從優。
忙活了一整天,至夜幕時分終於安排妥當。
蘇賢也趕在城門關閉之前回到侯府。
晚飯過後,他沐浴洗漱畢來到書房,早有一個身穿綠袍的小官等候在那裡,見蘇賢到來,忙客氣作揖一拜:“下官拜見太尉。”
“嗯。”
蘇賢點點頭,走到在桌後的椅子上坐下。
這綠袍小官是太尉府屬官,因太尉府前幾日正式完工,屬官們便住進了太尉府,所以才會在天黑之後出現在蘇賢的書房。
“名單都整理出來了?”蘇賢隨口問道。
“回稟太尉,都整理出來了。”綠袍小官雙手呈上一份厚厚的名單,蘇賢接過後,又道:“全國各地遴選出的文才,有一萬零八人,武才則有九千一百六十二人。”
所謂“文才”,是指那些選擇文試的報名者。
所謂“武才”,則是那些選擇武試的報名者。
這些人赴京並不是為了參加科舉,所以不能用“生徒”、“鄉貢”的稱呼。
生徒,指的是各地州學、府學、縣學等畢業而來的學生,鄉貢,則是各個地方州府“保送”的讀書之人。
此次透過“大選秀”遴選出的兩萬餘人,既不是學校的生徒,也不是各地方州府保送的鄉貢。
所以蘇賢靈機一動,稱呼文試的報名者為“文才”,稱呼武試的報名者為“武才”,簡單易懂。
“加起來就是……一萬九千一百七十人?”
蘇賢拿著那份厚厚的名單,簡單一掃,隨手丟在桌上,抬頭看著那綠袍小官。
“接近兩萬人,的確是多了一些,但各地州府已經盡力了……”綠袍小官急忙解釋。
“不。”蘇賢打斷他的話頭,“本官的意思,不是說人太多,而是太少了,我大梁幅員遼闊,怎麼才選出不到兩萬個人呢?”
“呃……”綠袍小官一愣,一時不知該當如何回答。
“罷了,兩萬人也不算少,畢竟有年齡與婚配的限制……”蘇賢滴咕一句,重新看著那綠袍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