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後,亦塵接受太學院考核。
太學院是皇家學院,坐落在皇宮左側,裡面都是飽讀詩書的大儒,主要的職責就是輔導太子和皇子讀書,教會太子成長為合格的儲君。
太學院目前導師有四位,分別負責武藝,文學,帝王術,兵法。每個導師有助手兩名,其餘的人為學士,學士主要是服務於導師和導師助手,還有就是負責整理書籍,謄寫資料等瑣碎事務。
亦塵到達太學院的時候,四位導師領著全體助手和學士已經在門口相迎。
亦塵被請到了休息廳,助手給他奉了茶,跟他說還要等帝君以及百官到來才能開始考核,亦塵沒有等多久帝君帶著百官就來了,親王也從前線特地趕回來了。
“我在這裡喝茶,你們可以開始了。”帝君進到休息廳,拉著親王喝起了茶。
太學院的首席導師是負責帝王術教學的公孫儒,此人皓首長鬚,是個儒雅老者,他介紹了考核的順序和形式。
考核分三部分,依次是文學,兵法,帝王術,因為亦塵的修為很高了,無須再考核。
文學的考核是接受太學院全體學士和文學導師的輪番提問,範圍不限,文學範疇即可,半數以上學士滿意即可過關。
亦塵走進第一間考核室的時候,裡面已經坐滿了學士,坐在最前面的是文學導師周文年,一個偏瘦的中年男子。
亦塵坐到考核席上後,導師周文年開始了第一個提問,他問亦塵什麼是禮。
聽到這個問題,亦塵頓時想起了書院的禮科教習,也就是外院院長古孫,他當時跟這個古孫非常不對付,經常跟古孫唱反調,現在想起感覺挺好玩的。於是他把古孫的那一套理論直接複述了一遍,聽得周文年如痴如醉頻頻點頭,亦塵不知道的是,周文年正是古孫的得意門生。眾多學士也是一副受教的樣子,很多人對亦塵已經認可。
接著,眾學士開始接連提問,從小就博覽群書的亦塵當然是對答如流,而且新意頻出,周文年和眾學士都對亦塵很滿意,甚至崇拜。
文學的考核持續了兩個時辰,三百人只有一個投反對票,其他都投了透過票,投反對票的人亦塵也猜到了是誰,就是昨天遇上的禮部侍郎吳佐昌,他是從太學院升上去的,這次是太學院特邀回來的。亦塵進入考核室不久就發現了他,他不敢向亦塵提問題。
“竟然透過了,看來有點學識。”
百官見亦塵透過第一項考核,都開始議論起來。
帝君微笑著喝茶,親王也陪著笑。
接下來的考核是兵法,亦塵沒有休息就直接進入了第二間考核室,這個考核室裡只有一個人,兵法導師孫興才,一個精神矍鑠的老者。
雙方各自行禮後,開始探討起兵法。
“何為兵?”孫興才直接問道。
亦塵不假思索,答道:“兵者,詭道也。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可否細說?”孫興才頗有興致問道。
亦塵詳細跟對方闡述了自己對於兵法真諦的理解,以及用兵的五個方面的細節闡述。孫興才聽著亦塵的觀點,也是頻頻點頭,深以為然。
“大人對於勝利的標準是如何評判的?”孫興才又問道。
亦塵想了一下,回道:“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
“妙,甚妙!”孫興才拍掌大笑,說道:“大人的意思,真正的大勝利,是那些沒有轟轟烈烈廝殺場面的勝利,是將戰爭掐滅於萌芽狀態的智者行為,所以那些真正的兵法大家,並沒有大名聲,也沒有勇武的功績。”
“是的。”亦塵回答道:“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一旦攻城,必定血流成河,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如果想兵不血刃,必定要先知道敵人的詳細部署和虛實情況,這就涉及到了間諜的使用。”孫興才說道。
亦塵點點頭,說道:“用間有五: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
孫興才激動地一拍大腿:“大人總結的全面,總結的精闢,可否詳細說說?”
於是亦塵詳細說了五種型別的間諜的定義,以及各自的職責,使用的注意事項和如何分辨間諜所報內容的真假。孫興才聽著亦塵的闡述,感覺自己開啟了很多思路,對亦塵也越發尊敬起來。
之後二人又討論交流了很多關於軍事上的見解,雙方都是受益匪淺。亦塵的兵法見識主要是從一本古兵法書籍上學習的,這本古兵法,亦塵記得好像是叫《孫子兵法》。結合自己多年軍旅生涯的歷練,亦塵形成了自己的兵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