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個武有福啊,真的是有福啊!竟然與皇帝一起共同享有了一個女人。這要是放在平常人,早被拉出去殺頭了,不但要殺頭,還要誅滅九族。
但是,他叫武有福。所以,他竟然就有 這等福氣,與皇帝一起,共同擁有了筆什赫什氏。
甚至,這個武有福比皇帝更有福,順治爺只擁有了筆什赫氏一年左右的光景,而武有福,卻擁有了筆什赫氏一輩子。
這就是民間諺語“皇帝是假,福氣是真”的來源嘍。
各位看官看看武有福的一生一世,是不是非常羨慕?“傻人有傻福”的說法,也是從這裡來的。
遺落在民間的皇長子,才終於有了該有的一切,雖然不能回到皇宮或封為親王,但是,他已經非常滿足了。什麼都有了,不就是缺一個皇宮嗎?再說,成天關在皇宮裡有什麼好玩的?
再說了,武愛這孩子,終於有大儒教師和武學名家來教誨,皇家出面延請了當世大儒和武學大師教導他,一樣地把他當作皇家子弟般培養。就是缺個紫禁城,其他什麼也不缺。
現在,你肯定想明白一點了吧?牛鈕為什麼會是一代武學宗師。你以為一個平民家的子弟,會有這樣的造化,能得到這樣的武功加持,會突然之間便會無敵於天下?不可能的,歷來都沒有這樣的神話。你要是沒有那種身份,又哪裡能夠享受到那麼好的教化?
好在這牛鈕倒有點與武有福一樣,一派天真,純良無比。幾十年來,他一直沒有走出武家坡,沒有走出武陟縣。他成天樂呵呵的,什麼都不需要。當然,什麼也用不著他去煩,他的身邊,傭人僕婦,成群結隊,與在皇宮的那些皇子們相比,享受著一樣的生活。他不需要過問什麼,只需要潛心學問,跟著師傅學武,不斷地挑戰更高階的武學境界。
雖然他是那麼純良,但是,他知道他幼年的經歷,也絕對聽從母親的教誨:孩子,你一定要自身強大,才能保護自己,才能保護母親,也才能保持你的武爸爸……
是的,為了母親,為了武爸爸,他必須勤加練習,不斷精進。
那麼長漫長的日子裡,他對生父沒有任何印象。那一天在武家坡,他是看到了他的生父的。他被母親領著,對著生父磕了頭,叫了父皇。但是,他並不知道父皇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他也被父皇和母親領著,對著奶奶磕了頭,人們要他叫那個滿身華服的老奶奶皇祖母。他有點兒怕皇祖母。他看到皇祖母滿臉的殺氣,他怕極了。不過,他還是喊了她皇祖母,孫兒給你磕頭了!還好,皇祖母賞了他,皇祖母真的賞了他一座金山銀山。但是,他依然怕這個皇祖母,他更喜歡的還是那個剛剛去世的奶奶。再後來,皇祖母要他送皇祖母出村,他也送了,他跟著母親一起去送皇祖母,但是,卻一直躲在母親的身後。皇祖母嘆了口氣道:“低賤的女人,只能生下一個低賤的小子。算了,不計較你們了。誰讓福臨喜歡你們哩!今後,你們就好好在武家坡待著!哪裡也不許去!”
從那天以後,他再也沒有看見過生父。母親偶爾會問他想不想親生的爸爸,他一個勁兒地搖頭,表示不想。母親又問他,喜歡武爸爸嗎?他頭點得比雞子啄米還快。
母親嘆了口氣,說:“養育之恩大於天啦!這話一點不假!”
母親說過這樣的話以後,便不再提過去的事,一家人,只因恩愛愛地過著平靜而幸福的日子。
回到皇城後,牛鈕被做皇帝的弟弟領進太廟,看到了那個生父的遺像。
他已經無法記得幼小的時候生父曾經與他親近過的事了。面對生父的遺像,他沒有半點感覺,他看順治爺的坐像時,就像看著一個陌生人。他當然知道,就是他的這個父親,把他所在的武家坡打造成了武陟縣,讓他有了更大的來來去去的半徑、空間。
但是,他不需要那個武陟縣城,他只需要武家坡。在他的心中,他只認武有福是他的父親。武有福這個父親,既像是他的小夥伴,又像是他的大哥哥。
當然,他現在是徹底知道了,武爸爸,其實是他的養父。但是,武有福這個父親,給予了他童年的歡樂,給予了他想要的一切。他無法忘記他騎在父親的脖子上御風而行,他也永遠記得這個父親和他一起在馬背上一路狂奔,他記得父親和他一起掏鳥蛋,捅鳥窩。他還記得,有一次打獵時,打到一隻野兔,武爸爸樂滋滋地讓廚房做了出來,然後,先端一碗供奉給奶奶,然後,又盛了一碗給媽媽,再接著是與他這個兒子一起,吃肉、喝湯……
只要一想到自己的養父,牛鈕的眼睛就會溼潤起來,忍都忍不住,淚珠兒擦都擦不完。
當然,他也記得,他還有一個奶奶,那個奶奶在北京城裡。
那個奶奶死的時候,天下縞素。他記得,當北京的訊息傳來時,母親一下子慟哭失聲。隨後,母親也讓他、讓父親,一家人全都對著北京的方向跪了下來。
母親哭得很傷心,哭得死去活來,父子倆怎麼勸都勸不住,最後,索性讓母親哭個夠再說。
母親這是哭自己這麼多年來的淒涼之苦了。
母親也是在借哭發洩對孝莊太皇太后的……
發洩什麼呢?是怨?是恨?是怒?
母親突然發現這些竟然什麼都不是,自己的內心竟然一切仇怨都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