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024章 拜褥事件

說起來,沙穆哈的事情,是二十年前發生的,但是,因為這事兒太大了,事關國之儲君這樣的大事,所以,大家便都記得,就像發生在昨天一樣。

那件事,就是拜褥事件。

連陸永發都聽說過這起事情,雖然那個時候的陸永發也才不過是個毛頭小夥子,二十郎當還不到。

是康熙三十三年的事。

很多人都在傳,說康熙與太子的關係出現裂痕是在康熙三十九年,是皇帝第三次親征噶爾丹的時候。

其實,要比這時間還要早啊,還要早上十年。那一年,是康熙二十九年,是康熙爺第一次親征噶爾丹的時候。

康熙二十九年六月,大清國的軍隊與準噶爾軍在內蒙古烏珠穆沁左翼旗境內的烏爾會河發生了雙方歷史上的第一次大沖突。這一仗,真的不好意思,大清國慘敗。

噶爾丹越過呼倫湖,掠奪內蒙烏珠穆沁部,在烏爾會河還襲擊了尚書阿爾尼率領的蒙古兵。

噶爾丹獲勝了,竟然想要依仗半個噶爾丹部與大清相抗。他還真的就這麼做了,他挾著烏爾會河之役勝利的雄風,乘勝追擊,打到了距大清國京師九百里的烏珠穆沁,洗劫了烏珠穆沁部落。這裡不但距離大清國的京師非常近,離清國安置喀爾喀蒙古的車臣汗部駐牧地更近。

偉大的大清國,偉大的康熙皇帝,剛剛收復了臺灣,剛剛打完了漂亮的雅克薩的中俄之戰。在之前,更是平了吳三桂,打趴了鰲拜。可沒有想到,他康熙大帝治下的大清朝,竟然在噶爾丹這裡流下了第一滴血。這還了得?努爾哈赤的子孫,豈是好惹的?

然而,噶爾丹卻像個戰爭狂人一樣,不到一個月的功夫,便一路而下,打到了烏蘭布通(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內)。一步步緊逼大清國京師啊,烏蘭布通,離北京僅七百里的樣子。噶爾丹,又向大清國的腹地推進了兩百里。

情況緊急,就跟當年打吳三桂時一樣,察哈爾大軍前鋒直逼京師,連康熙都慌了神,又是要寫罪己詔退位,又是要準備遷都盛京。

康熙爺火了,大集文武官員,決定下詔親征。然而,這邊決定親征,戰場的形勢卻是進一步惡化,氣氛與當年打吳三桂時相差無幾,再加上軍右翼內大臣佟國綱在泡子河陣亡,京師只能宣佈戒嚴。

當然,這時候的大清國,與消藩時的大清國自然是不一樣的,這時候的大清國,已經是一個龐大的帝國,一個繁榮昌盛的大中華。而這個時候的康熙爺,也與當時毛頭小夥子的康熙爺也是不一樣的。不客氣地說,捏死噶爾丹,相當於捏死一個螞蟻。

只不過,是噶爾丹自己有一種可以與天朝相抗的錯覺。然後,再加上他自欺欺人地說有俄國老毛子的幫襯。

然而,就在這當口,聖躬違和。康熙爺病了。駐蹕古魯富爾堅嘉渾噶山時,康熙爺病了。

突然病重的康熙爺,連忙召皇太子胤礽和皇三子胤祉侍疾病。

二位小爺來了。他們顛巴顛巴地來了。讓你們來侍疾的,你們怎麼說也得裝個樣子吧?皇爺爺親自出徵打仗,老大胤禔倒是跟著上了前線打仗了,跟在伯父之裕親王福全身邊做副將,既是盡忠,又是盡孝。可是,太子爺來了,老三胤祉來了,可是,在伺候康熙皇帝的時候,臉上卻沒有半點憂色。康熙帝就非常不高興了。在病榻上,康熙連連感嘆:“不意胤礽兄弟漠然至此!不意胤礽兄弟漠然至此!”於是,便生氣地把胤礽、胤祉打發走了。“你們還回北京吧!”

老二和老三走了,然而,這一來,皇帝與太子隔閡的種子便已經種下了。

說起來也對,你太子行年十六七歲了,是個成人了,飽讀詩書,深受皇上寵渥,而且,皇帝本人一直以身作則,要體恤親情,孝悌為先。可是,沒有想到,太子竟然冷漠至此。雖然康熙爺正當盛年,說起來還沒有人到中年,不是四十歲還沒有到嗎,剛剛三十六歲。這點小病,是扛得住的。

康熙大帝從病榻上爬起來親自指揮了這場打擊噶爾丹的戰爭。

皇帝的哥裕親王福全任撫遠大將軍跟著康熙爺打仗了,皇帝的弟弟和碩恭親王常寧率領右翼軍也出征了。

這一仗,噶爾丹瘋了,他竟然築了一個叫“駝城”的防禦工事,就是在駝背上放置木箱,箱上蒙了溼氈,環列軍外,這就構成“駝城”。然後,他命令士兵們躲在駝城裡,從箱縫後發箭、放銃,與大清朝的軍隊對峙。

康熙皇帝於是命令紅衣大炮猛轟“駝城”。到黃昏時,駝城被截成兩截,這邊,康熙的大軍,全線出擊了,步、騎齊發,爭先奪入,那駱駝啊,死的死、傷的傷,不死不傷的,又因綁著跑不動了,反成了噶爾丹軍逃跑的障礙。

噶爾丹被打得大敗,翻過了大磧山。被裕親王福全,一路追擊。噶爾丹逃到科布多時只剩下幾千人。

這個噶爾丹至此才明白,他不是大清國的對手。但是,又怎麼樣?他就是不死心,只要還有一口氣,他就要挑戰清朝,挑戰康熙。

三十六歲的康熙爺打發太子和三爺回京,於是就被說成是康熙爺有先見之明,讓這兩位爺回京,途中不斷地釋出訊息,大清國正在傾全國之力一定要打敗噶爾丹,以此安定沿途的民心。

情形哪裡是這樣的?真實的情形是,我們的皇帝,對太子侍疾,實在是太失望了。他不想在打仗期間再看到這兩位爺了。父子之間,皇帝與太子之間,就這樣,第一次出現了情感的裂痕。

接下來就是這一對父子之間的第二次鬧彆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