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又說一身染血的賈璉平定了京都大營動亂,回到了太極殿上,文武百官都在殿上。
伴隨著賈璉的到來,所有的,文武百官都心照不宣,明白了因為張敬堯而導致的動亂,已經徹底的平靖了。
尤其是此刻失神落魄,跪在中間的張敬堯,看著賈璉的眼神,那簡直是恨到了極致。
終日打雁,如今卻被雁啄了眼。換作是誰,心裡面都難以平靜!
想想也是,張敬堯自以為天衣無縫的計劃,本來信心滿滿的準備借用天象,一石二鳥的打擊賈璉包括皇帝在內的二人!
卻沒想到自己的一切算計都在二人的掌控之中,自己還自以為計得的沾沾自喜,確實根本就在人家的圈套中。
此時此刻的張敬堯,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小丑,一個可笑的笑話。尤其是看到賈璉浴血而歸。
毫髮無傷的時候,他就明白,自己在京都大營中多年的心血,已經徹底付諸東流了!
不過此時此刻,沒有誰會關心一個將死之人的心情。伴隨著賈璉的迴歸,也標誌著皇帝,今日之後,徹底大權在手,獨掌京畿。
龍首宮中的那位太上皇,今日之後,影響力將會越來越弱,直到最後徹底被皇帝從政治權利方面,完全取而代之。
正所謂槍桿子裡出政權,誰掌握了槍桿子,誰就擁有最絕對的話語權。
如今張敬堯垮臺,皇帝肯定會安排自己的心腹之人,接替張敬堯的位置,只要造成了這個既定事實,那麼以後,京都大營之中,基本就不再容許太上皇插手染指了!
賈璉此刻也不理會這些文武百官,把京都大營的情況,跟皇帝做了個彙報,基本也沒有添油加醋,只是不留痕跡的,強調渲染了自己殺人立威,威懾三軍的過程。
順便提到了張敬堯在京都大營中心腹遍佈的事實,以及兩個校尉,不惜抗旨,想要趁機聚眾譁變。
這種行為相當於是落井下石,不過此刻也沒人多說什麼,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張敬堯居然自不量力的敢來招惹自己,那就要做好被自己打擊報復,挫骨揚灰的下場。
皇帝聽了賈璉的彙報,也明白了昨天夜裡的風險,見到自己的心腹之臣平安迴歸,還給自己帶來了一個非常好的訊息!
皇帝心裡面那些不痛快的事兒,也就轉瞬間,先拋擲腦後了。他明白此刻要做的事情,不是去再追問已經成為既定事實,必死無疑的張敬堯,如何罔顧聖恩,罪該萬死!
而是好好安撫自己,這個辛苦了一夜的功臣。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如何合理的置罰臧否,那是一個皇帝必備的基本技能。
作為奪嫡的勝利者,永隆皇帝本就是攻於心計,洞悉人心的高手。賈璉帶著三百來兵,就敢深入敵巢!
直接以雷霆手段快速的平定抓捕張敬堯之後帶來的負面效果。這無疑是極為難得的!
可見,此人擁有獨當一面的風範,雖然年紀還很年輕,不過,此時正是用人之際,這小子又如此的上道,用起來還意外的順手。
所以,一個即將震驚滿朝文武的關於如何賞賜賈璉的決定,已經悄悄的在永隆皇帝心裡面醞釀著。
看著眼前年紀輕輕的賈璉,皇帝不由得想起了千年之前,漢武帝提拔重用年輕的衛青霍去病之時,那種忐忑又激動的心情!
賈璉能否成為自己的衛霍,還未可知,不過從他的處事和辦事能力來看,這小子是有成長為一方大將的潛質的!
而且還是個多能型的選手,帶兵,賺錢,權謀,他都是個好手!因為這個小子給自己帶來的甜頭,作為明面上富有四海的大周皇帝,如今的永隆皇帝也是深刻的體會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