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此人,極善鑽營,昔日桓帝之時,他任羽林郎,不僅孔武有力,有真本事,還常與人好處,說也慚愧,老朽也受過他的施惠。”
田豐附和一笑,想不到董卓年少之時,還有這麼一段趣事,不過他能理解,似董卓這等武夫出身,無甚門第,只能透過這種方式來經營關係,相似的例子,還有自己。
田豐在朝任侍御史時,常給靈帝上書建言,然靈帝每每敷衍“好了”、“知曉了”,但從不更正,家中朝中有人攻訐,田豐不屑與奸人辯解,自身又門第不夠,便毅然辭官。
“董仲穎自冀州與主公相識,平黃巾時,主公對其有活命之恩,此人豁達大度,有容人之量,不過就是脾性暴躁了些。”
田豐嘴上說著人家暴躁,心中可不這麼想,有些時候,有些人,田豐直呼“仲穎幹得漂亮”。
“那戴老先生,主公命我將此詔書帶來,是希望老先生能與豐一道回雒陽。”
田豐恭敬邀請,對於眼前這位飽經歲月的老者,田豐本能的尊敬,似這般年紀,恐怕在順帝時期,便已入宮了,算到現在這位,也算四朝老臣了。
若是渤海王一切順利……恐怕五朝,也未嘗不可。
“大王命你送來此物,說明大王志向已定,此事本就是先帝遺願,老奴自當尊從,大王乃桓帝之侄,我學著你的叫法,叫一聲小主公,亦無不妥。”
田豐一聽大喜,戴雍願意站出來,主公的大事,便在法理之上,變得名正言順,取劉協而代之之時,也不存在什麼得位不正。
劉協他老子,才是得位不正的那一個。
如今有先帝詔命,加之朝野權傾,待戰勝天災,天下歸心。
按照既定事宜,合乎法禮,順應民意。
正如主公自己所言:他要做的天子,既不是奪的,也不是劉協讓的,而是天下人,要他做這天下的主人,如今荀彧志才正在為民意廢寢忘食,乃至節衣縮食的地步,如今他這一步天意,便先一步宣告成功了。
先帝詔命,便是天子之意,暗合天意。
“田豐拜謝戴老先生!”田豐再度躬身行禮,“路途之中,田豐儘管聽候差遣!”
“不敢當,司空不必拘禮,老朽先準備準備,明日,便與司空同去雒陽,不過,老朽要出城,還需向京兆尹報備一番。”
“不妨事,我為先生開道,我看渤海王要見的人,誰人敢攔,那京兆尹司馬防也是個八面玲瓏的主,如今南陽有不少災民進入京兆,他被賑災一事盯著,搞得頗焦頭爛額,生怕主公尋他的麻煩,豈會在此時橫生事端。”田豐輕鬆道。
戴雍一聽,心道宮外的世道,已亂至如此了嗎?而渤海王的能量,也已經如此之大了嗎?
無論是劉擎,還是田豐,都未曾向他提起實力之事。
不過,他久困未央宮中,不知外面之事,也屬尋常。
很快,他就可以重新認識天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