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雒陽信報。”
劉擎取過開啟,看著看著,突然笑了起來。
“主公,可是什麼大好訊息?”田豐問。
劉擎將信報遞過去,“自己看,說是大好訊息,算不上,但是好訊息,應該算的上,董卓立劉協為帝,而袁隗劫走了劉辯,欲在汝南令其建都登基,這大漢,以後就有兩個天子了!”
田豐望著信中的詳情,鄙夷的道了一聲:“袁氏號稱四世三公,然其所為,與董卓何異,皆是悖逆之徒,汝南袁氏,不過如此!”
“算算時間,文若應該快到了,鹽務之事暫且擱置,接下來想一想,這冀州餘下數郡,該如何入手?”
“河間,清河,安平,主公,如今朝廷一分為二,選任之人,恐怕也會有兩波,不如我們趁亂局強取?”
“你倒是提醒我了,即便要強取,也要師出有名。”劉擎神秘一笑,接著道:“你先回,我回一下信。”
……
第三日,荀彧到達。
劉擎帶著荀諶,典韋田豐,一同迎接荀彧。
荀彧下了馬車,一本正經的給劉擎行禮:“煩勞主公來迎,屬下惶恐。”
劉擎不由分說,一把拉住荀諶,走上前去,又一把拉住荀彧,“文若免禮,你看,本王說了有驚喜吧!”
荀彧已經看到了荀諶,並且已經猜到,他應該是主公從袁紹那將人截下來的,荀諶的事,他是知道的,這可是荀氏的規劃啊,被主公這麼一攪合,恐怕袁隗要去問罪伯父了。
“友若,我聽聞你隨袁紹歷練,怎麼如今滯留在渤海街了?”
荀諶心中呵呵,我這是“滯留”麼?明明是被滯留好不!
劉擎拉著兩人往宴會去,“文若,先入屋再寒暄,友若是思念兄長,才留下等你的,友若,你說是不是嘛!”
劉擎和善的看了眼荀諶,荀諶看看渤海王,又看看渤海王身後的典韋。
“啊,對對對,是我想念兄長,才留下看等待兄長的。”荀諶連忙道。
荀彧瞧了瞧幾人,看破不說破,熱情的執著弟弟的手,一同往府中行去。
劉擎便走便說,“文若,最新訊息,董卓擁劉協於雒陽,袁隗擁劉辯於汝陽,兩人政見相左,本王看來,要不了多久,便會刀兵相見。”
“此乃主公崛起之良機,袁氏此舉,已有僭越之嫌,想不到袁隗世為漢臣,竟會選擇這一步。”荀彧淡淡道,絲毫沒有避諱荀諶在場,幾人都除了典韋外,皆十分門清,荀諶,不過是荀氏的一條後路。
“恐怕是因為劉宏死的早,讓他看到了一線機會,否則,袁隗這個老狐狸,定然不會露出狐狸尾巴,不過如此也好,帶著大漢忠臣的面具,成心噁心別人!”劉擎嘲弄道。
荀彧無言以對,這種政治鬥爭,都是骯髒無比的,噁心?荀彧表示習慣就好。
“文若,友若,本王有一言。”
“主公請說。”
“荀氏,是否願意徹底與本王站在一起?”
荀彧兩兄弟對視著看了看,荀彧也看著荀諶,荀諶則不知如何言語,年方二十,對這種尷尬場景,還無法泰然處之。
荀彧從荀諶的眼神中看出了答應,他得請示荀儉。
荀彧搖了搖頭,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友若,我只說,無論是我,還是父親,抑或是族伯,皆會同意的。”
這不無非是再一次加註劉擎,或者說,將所有籌碼,全部交給劉擎,雁門太守的劉擎,已經值得荀氏加註荀採,而如今為渤海王的劉擎,將整個荀氏壓上,不虧!這便是荀彧的理解。
荀諶想了想,道:“兄長,族伯與父親皆不在此,我便依兄長之意行事!”
荀諶直接將鍋甩給了他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