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一十章 “春雷”行動,渤海王的一生之敵

劉擎回到魏郡之時,已是二月初,如果正月的主要活動是祭拜祈祀,那麼二月,則是真正開始農忙的時候。

因為一場雪的緣故,土地已經可以翻耕,為春種做準備,瑞雪兆豐年,不僅對沒有收割的冬麥是好事,對於未播的休耕地,亦是好事,今年,老天爺屬實開了個好頭。

書屋之中,劉擎和蔡琰正在清理堆積如山的信箋,其中大部都是一些戰報。

“朱靈在奉高城外擊敗並斬殺黃巾渠帥黃邵,俘虜黃巾八千人。”

“張遼與徐晃在長平斬殺何曼何儀兩名渠帥,俘虜黃巾一萬兩千人,目下糧隊已過陳留,正在向魏郡進行,此次黃巾謀奪糧隊,宣告失敗。”

“呂布駐兵鹹城,與離狐的丁原對峙,掩護糧隊運送。”

“青州方面,戰事主要圍繞北海國,目前曹操已經佔據汶水以西的地盤,而汶水以東,由陶謙佔據,至於劉備,在平原休整之後,再度進兵樂安,向北海行進。”

看著各方表現都不錯,但劉擎不由得捏了捏眉心,這青兗兩州,依舊是亂粥一鍋,若是四月之前不能肅清黃巾,那今年的春耕,又要大受影響了,等那些軍閥收不到糧食,依舊會霍霍百姓。

只不過劉擎現在還做不了聖母,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才是當務之急。

“夫君,這些,是南陽戰事的軍報,是否要一一過目?”蔡琰拿著一捆帛書道。

“不必細看,南陽戰事結果,我已知曉。”

劉擎回道,隨手拿起另一份帛書看了起來。

這還是朱靈寫的,信中一個名字,引起了劉擎的注意——

諸葛珪,琅琊諸葛氏,諸葛亮的父親。

放眼全國,諸葛氏或許不是什麼望族,但在徐州,或者說在琅琊國,諸葛氏絕對稱的上數一數二,諸葛丞相那句“臣本布衣”,聽聽就好。

泰山郡因為張舉反叛,朝局動盪,一直沒有新太守上任,所以郡務一律由郡丞諸葛珪操持,諸葛珪主修儒學,治郡還算清明,不過治軍就太差了,不善招募壯勇,僅僅靠上邊配發的守城部曲,連黃巾軍都守不住。

泰山郡民風彪悍,陶謙屬下的臧霸孫觀等將,皆是泰山人,而且是泰山賊出身,若是諸葛珪能用人,說不定黃巾也不會如此在泰山郡肆意妄為。

“昭姬,給董卓起書!”劉擎突然道。

蔡琰旋即放下手中帛書,回道桉旁,在劉擎身旁輕輕坐下,柔夷執筆,在墨石上輕捻,再懸於空白的帛書之上。

“夫君請說。”蔡琰澹澹道。

“泰山郡守一職,空閒已久,無人主持大局,致使泰山郡黃巾猖獗,盜賊橫行,百姓流離,清河朱靈,字文博,原清河都尉,率軍攻取奉高,奪回郡治,又大舉挫敗黃巾西進企圖,斬殺渠帥黃邵,誅殺俘獲黃巾無數,於泰山有再造之功,國之重臣,不再年少,故本王有意推舉朱文博為泰山郡太守。”

有朱靈主持大局,再配上諸葛珪左以政事,應該能讓泰山郡日趨穩定,這是收首要好處。

朱靈掌控泰山郡,相當於兗州有了劉擎第二塊飛地,這是第二個好處。

透過與諸葛珪的合作共事,結交熟悉,日後徐州生亂,諸葛氏遷來魏郡,也未償不可,這是第三個好處。

一箭三凋,贏就完事了!

“夫君,好了!”

劉擎湊上前去,瞥了眼帛書,字跡娟秀,賞心悅目,於是沒有細看,就勢攬過蔡琰細腰,笑道:“有勞昭姬了!”

覺察到劉擎的雙手開始不軌,蔡琰俏臉一紅。

“夫君今日何故這般客套。”蔡琰輕道。

隨後,劉擎不知從哪摸出一隻錦盒,放在桉前,湊近了蔡琰耳旁道:“這是本王回來時,繞道盧奴李氏,得來的李延年曲譜。”

劉擎端詳著蔡琰的俏臉,眼眸,瓊鼻,唇脂,越看越醉人,直想啃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