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戰一觸即發,迪化的幕僚團

韓遂突然宣佈與馬騰決裂,並先發制人,襲擊馬騰,致使馬騰受傷逃回武關。

南陽局勢劇變,原本董卓軍與劉表軍已兵臨宛城之下,隨時打算進攻宛城,如今因為後方變故,一時間又不敢輕舉妄動。

韓遂軍北上能截斷李傕的析縣退路,南下又能襲擊黃祖軍後方。

各方勢力都想不到,解了宛城之圍的,並不是馳援宛城的高覽,而是韓遂。

等到劉擎收到訊息之時,時間又過了近半月,再度召集幕僚商議,除了坐鎮青州的沮授,劉擎的主要幕僚,荀或、郭嘉、田豐、陳宮、戲志才悉數到場。

劉擎坐於桉後,先由荀或將新情況講述一遍。

袁紹派蔣奇北上,支援濟陰。

陶謙自彭城出兵,經沛國直逼山陽郡,打算助袁遺奪回山陽郡。

劉擎對眾人道:“南陽變數,必是袁氏之謀,而且袁氏動作不僅在南陽,在兗州,在徐州,皆頻繁活動,本王預料,陳王上位之日,怕已離得不遠,如今董卓已經加派兵馬馳援南陽,並書信本王,因兵力有限,請求照拂兗州戰局。”

“主公,如此一來,正是入主兗州之良機!”陳宮當即說道,他歷來是主張取兗州的代表人物,明知道劉擎入主一個地方,會大大限制當地豪強,對陳宮這種亦士族亦豪強的出身,應該是好壞參半的。

只能說,陳宮真是個狠人,或者說,是個真正的聰明人。

他明白渤海王入主兗州之後,即便家族割捨一些利益,但他相信穩定的環境加上他的作為,會給家族帶來新的發展。

“此時董卓與袁紹爭鬥加劇,正當隔岸觀火,繼續積蓄實力,坐視雙方實力削弱,何來良機一說。”荀或反駁了陳宮的良機說。

“文若此言差矣,董卓與袁紹鬥爭重點,乃是南陽,此為其一,其二,徐榮段煨在兗州,兵力不過萬餘,且要分守多城,而袁紹此時對兗州也是敷衍了事,被動防禦,正是兗州最為空虛之時,此時不取,難道等南陽戰事瞭解,袁紹大兵壓境之事,再取嗎?”

陳宮頓了頓,再道:“第三,自黃巾始,兗州動亂已歷三年,且這三年,兵荒伴有天旱,百姓已是苦不堪言,或北逃至冀,或南逃入豫,此番現象在本族中都有發生,就說別尋常百姓了。”

《極靈混沌決》

陳宮可謂現身說法,給了劉擎足夠的理由。

一,遠離袁董之爭的主線,可趁其不備。

二,目前兗州敵方實力不強,方便攻取。

三,救救孩子吧!不對,陳宮是兗州子弟,應該說救救老母吧。

“公臺所言,確實有理,不過今秋收糧,要供應青州,而夫餘產糧之地尚未擴大,與袁紹戰,並非如平黃巾那般可一戰而定,而是需要曠日持久的對峙與消磨,兗州北連冀州,東接青徐,南抵豫州,西通司隸,乃兵家之必爭,故袁氏對兗州亦勢在必得,欲取兗州,需糧草充裕,兵甲充足,方可進兵。”

荀或繼續表達反對,但他並未反對陳宮的觀點,開戰的條件或許已經充分,但必要的準備尚未妥當。

劉擎聽得兩人發言,感覺悟了,戰機是充分條件,後勤是必要條件,二者皆不可或缺。

荀或說完,陳宮也沉默了,自然是預設了荀或的說法,之所以急著取兗州,一方面為兗州百姓,一方面為了東武陽陳氏,劉擎歷來不反對為家族謀利益,若連家族都不爭,談何為國爭利,為天下百姓爭力。

捨己為人的故事,聽聽就好,若有人如此,當讚揚褒獎,可萬萬不能以此要求別人。

人不能以聖人的標準要求別人,又以賤人的標準要求自己,這叫馳名雙標。

兩人看法向左,沒有對錯,於是劉擎看向餘下幾人,田豐,戲志才,郭嘉。

“奉孝,志才,元皓,你們如何看待?”

“文若之言,不無道理,如今主公治下,尚未消化的郡縣依舊不少,取兗州,不急於一時。”穩健作風的田豐委婉表示了反對開戰。

“志才?”劉擎直接點名。

戲志才無奈一笑,拱手道:“青州之民,尚未安置妥當,主公不能一直養著他們吧,若兗州爆發全面戰爭,那兗州亦會滋生無數流民。”

戲志才也反對了。

最後,劉擎將目光落在了郭嘉身上。

郭嘉自知躲不掉,於是道:“戰亦可,不戰亦可!”

“這不等於沒說!”

“主公,若執意開戰,以主公兵力和積累,戰則必勝,此非難事也;若不戰,則厚積薄發,再擇戰機,此求妥善也,是戰是等,全憑主公一言,我等自當出謀劃策,為主公求勝。”

郭嘉是高情商發言既為“速戰派”說了話,似乎又為“等等派”說了話,而且還拍了劉擎馬屁,“全憑主公一言,我等自當出謀劃策”,這話聽得多舒服。

說得好奉孝!下次不要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