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凡的一次長途奔襲的進球讓卡爾德隆球場的氣氛再一次熱烈了起來。
緊接著,中場的哨聲就響了起來,雙方球員下場……
2:2
這是半場的比分。
這樣的比分詮釋了兩隊的勢均力敵……
中場休息時間,穆爾西亞來到了球員的更衣室裡,他對馬競上半場的防守非常不滿。
更衣室裡,馬競的球員們都圍在了吳凡的周圍,誇獎他剛才那一次精彩絕倫的千里走單騎。
途中,佩雷亞口出不遜:
“喂!夥計們,你們知道嗎?吳凡是一名喜歡多管閒事的球員!”
眾人愣愣的看著他!
佩雷亞笑了笑便繼續說到:
“在馬競一線隊大名單之中,吳凡的名字後面可是寫著“中後衛”三個字的。”
“結果呢,他從來都沒有踢過中後衛,踢後腰去了。”
“組織,這可不是一名中後衛該乾的事情,可吳凡卻當起球隊的組織者,這算不算是多管閒事呢?”
“今天就更過分了,吳凡把前鋒的活都一起幹了。”
眾人呵呵一樂,都把佩雷亞的話當成玩笑。
這其實便是當今足壇的一個現狀,傳統足球的踢法是比較講究位置的職責的,中後衛的職責就是防守,他們一般不參與到進攻之中。
可現在的足球踢法基本都是全攻全守,全員都需要參與進攻與防守。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奧地利教練卡爾?拉潘大膽的將一名後場球員從盯人防守的體系中解放出來。
從此,後衛參與進攻的戰術開始逐漸演變,最成功的後衛參與進攻的足球體系屬於清道夫戰術。
所謂的清道夫戰術就是屬於中後衛的一種戰術。
早期的清道夫是門將與後衛線之間的一名拖後中後衛,在最靠後的位置負責協防,補位,化解對方傳出的身後球,屬於對手進攻的破壞者。
隨著足球戰術的進步,清道夫戰術的打法也是一直在升級。
早期的清道夫只是一名破壞者,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球隊戰術的需要,清道夫的打法也在變化。
清道夫球員不再只是一名破壞者了,他們的活動範圍開始變大,防守中他們屬於破壞者,而進攻中,他們便成為了進攻者。
他們也因此被稱為了“中衛自由人”,足球皇帝貝肯鮑爾就是最典型的“中衛自由人”。
貝肯鮑爾是那個清道夫戰術時代最成功的中後衛自由人。
不過,到了世紀之交的時候,隨著越位規則的修改,清道夫戰術變得很尷尬。
因為,清道夫戰術是無法制造對手越位的,於是清道夫戰術開始衰落,各隊更傾向於在中場加上一名防守球員。
於是,清道夫戰術就被後腰戰術取代了,中衛自由人也變成了後腰自由人。
但他們的職責沒有發生變化,只是位置從門將身前調整到了中後衛的身前。
於是,足壇也開始崛起了一批後腰球員,馬特烏斯,裡傑卡爾德,皮爾洛,維埃拉,基恩,傑拉德……
這些人既能踢中衛,也能踢後腰,球場上,他們總是無處不在,無所不能,他們是足球比賽場上最全能的球員。
吳凡就是在這樣的時代下被變成一名後腰球員的。
溫格對吳凡的培養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吳凡可能不知道,這就是他在科爾尼兩年的時間裡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