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六章 九字預言

貞觀末年,唐太宗李世民年老昏聵,部分功臣遭到猜忌,朝中大臣人人自危。

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謀反,很多重要歷史人物的人生軌跡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地州縣的官僚趁機擴充勢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與睦州一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李承乾被廢后,李世民立15歲的李治為太子。託孤大臣長孫無忌擔任李治的太子太師,房玄齡為太子太傅,蕭瑀為太子太保。

李世民之所以這麼安排拍,也是出於無奈。在他的三個兒子中,李治是最不起眼的一個,也是最膽小懦弱的,但是命運往往就是這麼戲劇性,他最看好的大兒子李承乾身在福中不知福,好好的等著繼承皇位他不幹,非要提前謀反,等待他的無疑是噩夢般的廢除,三兒子李恪自作聰明,陷害李治,被揭發,也落得個流放的下場。李世民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只得將太子之位傳給了膽小如鼠的李治,他知道李治擔不起這個重擔,於是想到了任命自己最信得過的人擔任託孤大臣,輔佐李治上位。

當然李世民這麼做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李治的舅舅,也就是當今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在朝中的權勢越來越大,幾乎可以一手遮天了,他在毫無選擇的情況下立李治為太子,並且請長孫無忌輔佐,也算是給了長孫無忌等人的面子,同時也可以藉此機會牽扯長孫無忌謀權篡位的野心。

當時民間流傳一本《秘記》,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唐三代後,有女武代王”,這句話被大家稱為“九字預言”,這則預言傳得沸沸揚揚,甚至傳到了當朝皇帝李世民的耳中。

因為在隋朝末期,民間也曾傳出“楊氏將滅、李氏將興”的預言,後來果然應驗,李淵稱帝,隋朝滅亡,所以大家對這種預言深信不疑。就連李世民聽說後也覺得後背發涼,還為此誤殺了好幾個大臣。

一時間,朝廷里人人自危,舉國上下都在猜測預言裡所說的“女武”究竟是何人。但是大家猜來猜去,始終沒有明確的解題方向。

您可能會說這還不簡單嗎,字面明明就有個“女”和“武”字,除了後來稱帝的武則天還會有誰。其實這只是我們現在倒推的結論,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幾乎沒有人會把注意力放在那個不到二十歲的武才人身上。

太宗皇帝李世民後宮佳麗三千,武才人也只是長得好看點人聰明伶俐點,但是在她前面還有皇后和那麼多的貴妃,只是個小才人的武則天可以說在後宮乃至整個皇宮都是默默無聞的,所以幾乎沒有人會把這個預言與武則天聯絡到一起,就連皇帝李世民都沒想到自己還有個姓武的才人可能跟這事有關,當然這也得益於武則天平時在李世民面前裝好人的功勞。

當時皇宮裡也有一個高手給出了九字預言的答案,但是他說得很隱晦,以至於騙過了太宗皇帝。這個人就是算命大師袁天罡。

袁天罡,本名袁天綱,隋朝雅士巴地津琨(江津)人,隋末唐初玄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傳說他善“風鑑”,即憑風聲風向,可斷吉凶,累驗不爽。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

袁天罡年少時孤苦貧寒,但他愛讀書,好學問,精通技藝,對相術深有研究,唐時應友人張柬之邀赴洛陽任資官令。初到洛陽時,袁天罡在清化坊安頓下來,此時他以相術預測未來已赫赫有名,許多人都來他家裡找他相面。當時,杜淹、王珪、韋挺三個人來請袁天罡給看相。袁天罡預言杜淹將以文章顯貴而名揚天下;王珪不出十年將官至五品;韋挺面相如虎,將出任武官。並預言三人為官後都要遭貶譴,屆時大家還會見面。果然在唐高祖武德年間,杜淹以侍御史入選天策學士;由太子李建成舉薦王珪當上五品太子中允,韋挺出任武官左衛率。三人正當仕途一帆風順時,沒想到受宮廷政變牽連一起被貶雋州,果然在這裡又遇到了袁天罡。袁天罡再次相面預測“公等終且貴”,三人前程及結局後來驗證都不出其所料,官至三品。

大業末年,天下大亂,袁天罡返回故鄉,依然以賣卦為生。初唐重臣竇軌曾於這段時間客遊德陽,此時他還很潦倒,而袁天罡恰好也在德陽,竇軌便請託袁天罡給自己看相,袁天罡說:“你前額到髮際骨骼隆起,一直連到腦後的玉枕處,你的下巴渾圓肥大,下巴右側隆起,而且明潔光亮,必定在梁州、益州大樹功業。”竇軌說:“如果真如所說,能成就功業,我定不忘您指點過我的大恩大德。”

武德初年,竇軌果然發跡,他跟隨唐高祖起兵反隋,因此立有戰功,任為益州行臺僕射,為不忘舊恩,於是向蜀道使詹俊赤舉薦了袁天罡,並且很禮待他,遂被任為蜀郡火井縣縣令。

貞觀初年,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授任利州都督,全家隨任遷住蜀中,袁天罡見了武則天母親楊氏,其時武則天尚年幼,袁天罡問楊氏:“夫人應該是生了貴子了。”於是給武元爽、武元慶看了相,他說:“官可三品,保家主也。”見了韓國夫人,又說:“此女顯貴,可是剋夫。”武則天年齡最小,由保姆抱過來給他看,謊稱是男子,袁天罡觀了她的相之後感到驚歎,預測說:“如果是女子,以後可為天子。”

貞觀六年(632年),唐太宗從嶲州召回因受太子李建成牽連而被流放的杜淹、王珪、韋挺,從他們口中得知袁天罡是蜀地卜相方面的曠古奇才,於是下詔要袁天罡到長安晉見。唐太宗在九成宮顯德殿召見了袁天罡,對其術數之精奇深奧大為稱讚,並問他:“古有君平(嚴君平),今朕得卿,他與你相比怎麼樣?”袁天罡回答說:“嚴君平是生不逢時,臣要比他強得多!”唐太宗聽後大喜,將袁天罡留居長安,以備垂詢,袁天罡自此成為唐太宗的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