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了傳輸過來的檔案點開,商思洋將平板遞給高景坤。
高景坤看了之後,就說道:
“時間緊急,小商你把案卷發給大家我們路上看……”
振作了士氣的第三隊立馬發動起來,商思洋傳送完檔案,就回到資訊科技服務室作為技術支援,透過網路快速搜尋到此案件相關資訊。
而得到移交案卷的第三隊其他成員則分頭開始行動。
坐在大哥的車上,除了開車的高景坤,秦林明與高景飛都在抓緊時間翻看商思洋透過內部系統傳輸到他們手機裡的案卷內容和網路中的相關搜尋資訊。
“好奇怪的案子!”
高景飛一邊看一邊嘴裡嘟囔著。
他雖然不是專業的警探,但是也對這件案子的情形感到古怪。
商思洋傳到特事局專用工作手機裡的資訊很全面。
案子的起因是源自一篇報道,不是什麼大媒體,而是金陵本地一家專門報道奇聞異事的新聞的雜誌社的一篇網路報道。
在這個紙媒衰敗的年代,各家傳統紙媒這些年都在朝著網際網路方面進行改革,不改革的不是已經倒在了社會發展的路上,就是隻能苟延殘喘。
“金陵十日奇談”這份雜誌也是如此,原本這是一家十天釋出一次的雜誌,不能說週刊,應該說是旬刊。
雜誌內容主要以報道社會奇聞異事,連載恐怖故事為主,當然也少不了笑話趣聞和小廣告的篇幅。
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人們精神生活來源遠不如網際網路時代豐富,所以這種雜誌的銷量十分可觀,光是學生這一消費群體就佔據了雜質的三分之一以上的訂閱量。
而這種雜誌往往也是文藝青年、上班族與社會閒散人士們日常休閒調節心情的讀物。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傳統紙媒日漸式微,不得不朝著網路方面發展,金陵十日奇談作為金陵乃至江南省都小有名氣的奇聞雜誌,也在零幾年的時候也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不但開展了網上訂閱業務,還出了網路免費版以供網友們閱讀。
當然網路版的內容都是上一期和以前的雜誌,只有訂閱使用者才能看到最新一期內容。
這樣現實訂閱結合網路廣告的收益,成功讓《金陵十日奇談》這份雜誌在網際網路時代倖存下來,並且憑藉誇張的報道和恐怖故事連載,很是收攏了一批忠實讀者。
畢竟雖然金陵和江南省本地的讀者變少了,但是在網上連載後,全國的讀者卻有所增加,一增一減之中,雜誌社的受眾讀者反而有所增長。
而高景飛看著這份雜誌最新一篇的內容,臉上還露出了玩味的笑容。
這個世界雖然沒有某C震驚部的存在,但是那種博眼球的類似震驚體報道也是存在的,而金陵十日奇談這本雜誌似乎就是最早的震驚體發明者之一。
從這一期的內容來看,上面就不乏博眼球的標題,而真正看進去之後,就會發現十篇內容裡,起碼有五篇文不對題,是打著擦邊球的報道,另外五篇也是至少有三篇僅僅只能說言之有物,只有一兩篇是完全屬實的報道。
不過高景飛也能理解這雜誌社的做法。
“呵呵,畢竟世界上哪有那麼不重樣的多奇聞異事來報道?作為從十天一發的實體雜誌,改為每天都要更新一部分內容的網路雜誌之後,金陵十日奇談能夠湊齊這些報道文章就已經很不錯了!”
而且平行世界他也被那些每天推送的震驚體報道弄得習慣了,對於這種做法並沒有多少不滿。
這些都是題外話,這次案件的關鍵,就藏在最近幾天前的一篇奇聞報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