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四十九章 氣運與冥土

封爵儀式雖然民眾們看不到裡面的現場,但是卻有訊息同步公佈出來在網路和媒體上,讓全國公眾都能看到內容。

除了記述這些官員的既往功績之外,還有他們的出身及祖先取得的榮譽。

看著被公佈出來的這些原本還算熟悉的文武官員,三里坤的民眾們議論紛紛,以前以為如何如何,現在才知道原來其祖先是某某忠臣義士。

這一下子, 這些受封世襲爵位的人身上就像加了到光環一樣,原本人們對他們的一些本能的嫉妒心理都隨之減輕了許多。

但這裡面唯有一位受封者遭到了大家的非議,便是那位名不見經傳的成義山,突然被封為錦衣衛指揮使與世襲伯爵,引起了民間廣泛的爭論。

畢竟錦衣衛的名聲在民間可是不怎麼樣,雖然在大明錦衣衛只負責監察百官與宗室勳貴的執法者,根本沒有對平民的執法權,但架不住在前明時期就有文人士大夫階層因為利益之爭對其抹黑,後來後金入關也曾以錦衣衛作為靶子汙衊前明朱家的名聲,以打擊民間反金復明的風潮。

所以錦衣衛的名聲就很難洗白了。

東寧王國鄭氏突然搞出個錦衣衛指揮使來,不免讓人們覺得有些不舒服。

好在這一點鄭氏這邊也預料到了,馬上就有人在現實和網路上結合之前的新聞開始科普。

這番操作雖不一定能將錦衣衛的存在洗白,但起碼可以引起爭議把水攪渾,也打消了人們的一些顧慮,這樣潮水退去,便將一些有心人暴露了出來。

不過那都是後話了,此時在國會大樓之外,聽著人群之中的議論,有兩個長相普通穿著普通的人正站在一起,其中一個饒有興趣的說道:

“話說這鄭氏倒是和有手段,連前明皇家的錦衣衛都搞出來了,這是要當皇帝啊!”

如果高景飛在這裡,看到另一個人,就會發現正是自己的老熟人張林。

張林聞言心中分不清對方是調侃還是別有深意, 於是解釋道:“鄭氏此舉並沒有任何逾制之處。”

“當年永曆帝和魯王監國除了爵位之外,可是都曾欽賜過鄭氏先祖錦衣衛指揮使的封賞,當然只是虛職, 那時候真正的錦衣衛指揮使還另有其人。”

對面的人當然也知道,這種在古代封建王朝是很常見的事情。

比如明朝某位督臣出征掛帥,那麼皇帝通常就會賜其兵部尚書之銜,這也是虛職,並不是真的讓他去當了兵部尚書,而是為了有名分大義去更好的壓服一眾軍將。

他笑著說道:

“你倒是難得會為別人說話,不過儘管是有過錦衣衛指揮使的虛職,如今鄭家是以大明道統繼承者東寧王國的身份上位,手下人卻打出了朱明皇家專屬的錦衣衛衙門的名號,那算不算越權的行為?畢竟他先祖三代東寧國王尤其是那位國姓爺可都沒有設立錦衣衛!”

張林卻道:“大明王朝都已經沒了三百多年了,鄭家現在是獨立藩國,還重立了皇明太廟祭祀,有了這個名分,自然就有了話語權和解釋權,所以從法理上來講,鄭家將自身祖上所得錦衣衛指揮使的恩裳轉賜給臣下,也不算有什麼逾越之處。最多就是燒一份表文奏稟給那九泉之下的永曆皇帝罷了!”

另一人聽了張林有些故意偏袒的話, 卻是沒有再反駁, 而是點頭贊同的說道:

“這麼說也是,畢竟人家是正兒八經大明皇帝封賞過的錦衣衛指揮使和五軍都督府都督同知,還蔭一子世襲錦衣衛千戶。尤其五軍都督府同知可是從一品的武職,基本上就是大明曆代非勳貴的武將能夠獲封的天花板了!”

“雖說明朝武職不值錢,但一般除非是當世名將,五軍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基本上都是由老資格的皇明勳貴擔任。”

“我估計當時的鄭氏先祖其實心裡應該更看重錦衣衛指揮者和五軍都督府同知這樣的官職,而非永曆和魯王監國加封的那些不值錢的爵位,因為那時東寧鄭氏已經風雨飄搖,南洋鄭氏同樣作為初代延平王的後裔,當然會對這個王位十分在乎。”

張林聞言難得皺起眉頭,有些摸不清這位到底是那一邊的了,於是開始沉默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