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吳東自己都沒想到,原本以為票房成績不會太理想,最多也就一億五千萬左右的《新精武門》第三部,給他和所有人帶來了大驚喜。
五億,足足五億票房!
零九年的五億票房,是個什麼概念?
總之,《新精武門》三部曲徹底爆了。
總票房超過十億,這在內地影壇相當誇張。
此時,也只有已經放映了第六部的《功夫神醫》能夠壓其一頭。
論全球總票房的話,依舊排在《功夫神醫》後面,但是資料卻是相當誇張的,將老謀子的總票房成績甩出老遠。
連帶著,同名網路《精武門》的實體書,也賣得相當不錯,作者格鬥家憑藉一部作品,基本實現了財務自由。
《功夫神醫》系列片,加上《新精武門》三部曲,直接引爆了國內影壇的功夫電影熱潮。
加上戰略同盟大唐影視的《繡春刀》第一部票房達到一億出頭,使得功夫片大有重新奮起之勢。
這一波功夫片熱潮,不再是武俠功夫片那種高來高去的手段,而是真真正正的傳統武藝。
《新精武門》的演員自身武藝不凡,那可是透過《擂臺》節目,以及數位歐美知名拳手作為墊腳石,硬生生打出來的。
至於《繡春刀》裡的武藝,咳咳,其實都是吳東透過簡筆畫的方式,畫出來的冷兵器殺戮手段。
這玩意他熟啊,不僅看起來像那麼回事,真要是冷兵器戰場時期,電影中的手段可都是能夠發揮實際效果的。
只是,影片中並沒有顯露練法和打法,不然還真可能出事。
其他影視公司見此,自然紛紛效仿,也要從這一波動作片熱潮中,好好分一杯羹。
包括星空集團旗下的國內排名第一的網路平臺,以及其餘網路平臺上的相關精品版權,基本上都被採購一空,相當的誇張。
就吳東所知,單單在電影局立項的動作影片,數量就超過了十部。
關鍵是,這些想要跟風的影視公司一看,國內嚴重缺乏動作演員,一下子有些傻眼。
香江那邊的動作演員,倒是吃了一波紅利。
只是他們的要價太高,加上年紀也大了,一些比較危險的動作做不了啦。
還得需要有潛力的年輕動作演員,最好就是內地的。
然後,各省市武術隊,以及有一定規模和名氣的武術學校,都被影視公司派來的星探掃蕩一遍。
但凡外形條件過得去,或者長相有特點,自身的武術根底不差的話,都被第一時間收入囊中,生怕便宜了競爭對手。
與此同時,他們對旗下的年輕演員有了特別要求,那就是一定得有一定的武術根底。
沒辦法,《功夫神醫》和《新精武門》這兩根標杆立得太高,逼得其餘跟風效仿的影視公司,不得不對手下演員有嚴格要求。
不說一定要像《新精武門》中的演員那麼能打,起碼也不能是個花架子,不然一旦被扒出來可不是說著玩的。
當然了,他們也不忘挖星空導演工作室的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