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江邊。
無數的銀子堆成了山,銀光燦爛。
士兵們遠遠的望著那銀山,都有種心醉眼迷的感覺。
“這得多少銀子?”
“怕不得有十萬吧。”
“十萬兩?十萬兩可沒這麼多,我估計怎麼也得百萬兩銀子。”
大家忍不住議論著,在士兵們的對面,監國與內閣大臣等坐著。
中軍坐纛大旗立在正中。
此旗是從紹興送來,十分巨大,高一丈六尺,旗大一丈,黑綠緞製成,白綾為邊,旗頭飾以珠絡。
坐纛上懸數條號帶,各為一個方向代表,每條號帶上還都畫有圖形,而在旗的正中央畫有陰陽八卦。
纛的杆頂有一個毛球,是用犛牛尾製成,稱為旓(shao),據說用旓裝飾纛源於黃帝,他戰勝蚩尤後,剪下蚩尤的頭髮做為纛的裝飾,由此奠定了纛的神聖地位。
大纛旗也自然是明軍最高等級的軍旗,平時這八卦太極大纛都要特別存放在旗纛廟中,每年還要春秋兩祭纛旗,旗纛廟裡還專門供奉著護纛神仙。
旗頭大將、六纛大將、五方旗神,甚至還有專門主管戰船的神仙,主管金鼓角銃炮的神仙,主管弓弩飛槍飛石之神,陣前陣後神祇五昌神眾,以及成祖朱棣封的火雷神等。
請出中軍坐纛旗,這可不一般。
現在立起了中軍坐纛大旗,又在旗下襬出了這麼多銀子,所有人都知道這肯定是有大事發生。
“吉時已到!”
“祭旗!”
一名將官身披鎧甲騎馬而至,高聲喊道。
監國朱以海換上了行在剛送來的監國全套戎服,頭戴抹金鳳翅盔,飾黃金真武大帝,左右各還有一條吐火金龍,
身上穿罩甲,方領,對襟,無袖,左右兩側與後部開裾。衣襟綴棗核形金別扣及佈扣襻。通身滿布魚鱗狀甲片,層疊排列,前胸左右各飾一條金色升龍。
上身衣襟、及領、肩、底邊等處皆施以紅色繡金雲龍紋緣邊。
兩肩為金色麒麟形肩甲,綴紅色肩纓。
衣身前後片的底邊飾有雙排彩穗,罩甲下穿五彩雲龍紋窄袖袍,兩臂戴臂縛,以紅絨絛穿金色甲片製成,。腰部束有黃色鞓帶,並懸掛佩劍、弓袋、箭囊等武器。
這套皇帝戎服穿上,那是萬風威風。
朱以海經過坐纛一直往前,來到了營門前的牙旗前。
祭祀軍旗,卻是祭祀牙旗,大纛旗是要在旗纛廟中受祭,並按春秋兩季祭祀的。
平時軍中祭旗,則祭牙旗。
牙旗,故名思義,竿上以象牙裝飾的旗。
天子或將軍出征,在軍營前營立象牙裝飾的旗子,豎立牙旗的營門,稱牙門,也叫軍門,明代稱總督、提督叫軍門,也由此來。
“帶祭品。”
軍中祭旗,一般用三牲祭祀。
但有時也有人祭祀,主要用俘虜。
今天,朱以海也要用人祭祀軍旗,身穿飛魚服挎繡春刀的錦衣衛押著大批人上來。
一個具蓬頭垢面。
“驗明正身!”
新任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帶人上前按名冊驗明身份,然後一一報告。
“嚴州知府餘愷,偽益陽王朱三、總兵趙懷明、方士衍······”
三百多個人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