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自入關以後,八旗旗主的權力其實大不如前,畢竟許多八旗被抽調駐紮京城,侍衛皇帝,又有部份駐防各地,旗主們不再跟這部份旗丁在一起,這約束力號召力自然也下降不少。
“區區殘明亂賊,豈勞肅親王出馬。”
“正黃旗固山額真、一等公譚泰,有勇有謀,可拜徵南大將軍,另鑲白旗固山額真一等公何洛會忠勇,可為副帥同徵,江寧巴山杭州珠瑪喇四將及所部,皆聽令譚泰。”
“譚泰與嚴我公協力平定江南。”
多鐸站出來贊成,“譚泰掛帥南征,是非常合適人選,攝政王英明。”
之前多鐸副帥博洛這個時候自然更是支援,他還怕多爾袞要追究他的責任呢。
豪格想領兵南征,結果多爾袞不僅不允,還把曾經兩黃旗下支援過他的譚泰、何洛會派去掛帥南征,而譚何二人,曾經支援他,但如今都已轉投多爾袞還攻訐他。
這簡直就是欺人太甚!
豪格站起來力爭。
多爾袞只是冷笑兩聲道,“肅親王莫忘記你剛剛獲罪,朝廷寬赦,但不表示你就不需要在京好好反省!”
代善等還要說話,多爾袞已經敲著桌子結束會議,“區區小亂,用不著如此大驚小怪,我大清從關外打到中原,什麼樣的場面沒見過,現在一點小挫就這般火急火了,究竟是真關心則亂,還是另有企圖想借機挑事?”
“散會!”
把濟爾哈朗、代善、豪格一干人的話全都堵回腹中,多爾袞提前結束會議。
根本不給他們機會過多糾纏。
回到自己的書房後,多爾袞叫來了馮銓、陳名夏等諸多心腹。
“嚴我公行事確實有些過火,總督例當由巡撫升任,這巡撫也當由布政使或侍郎出任,至於提督,更得由兵部簡選攝政王欽點,怎麼能由他一言而決呢?更別說直接先斬後奏,殺這麼多督撫大臣,這不是授人口實嗎?”
“太年輕了,沒經驗。”
多爾袞擺手,“現在沒必要再說這些了,事情既然發生了,現在就往前看。如今畢竟也還是戰時,浙江也是前線,所以總督巡撫提督等,也不一定非要按常例來。”
他猶豫了一下,“巴山、珠瑪喇等已領一萬兵南下,現在讓譚泰與何洛會再領兵一萬南下,你們覺得足夠迅速平定叛亂否?”
馮銓道,“聽說明魯監國擁有許多大炮,其攻城能力極強,又有水師戰艦之利,因此不可輕視。下官建議,應當調三順王南下從徵,他們擁有較強的火炮火器,當能保萬無一失。”
“孤對三順王不太放心,擔心他們南下平亂,到時脫離掌控。”
“讓三順王抽調部份人馬南下便好,眼下當務之急還是先攻下紹興拿下魯監國。”
“也是,那荊襄那邊呢?”
陳名夏提醒多爾袞,“臣現在最擔心的不是荊州武昌,而是漢中陝西。之前陝西總督孟喬芳已經多次上奏,說總兵賀珍、羅岱、郭登先、黨孟安四人,原皆闖賊,後歸附我大清,但陽順陰逆,播害地方。
孟喬方手下只有一萬餘兵馬,其中督標四千五,餘部如鳳翔總兵董學禮部六千名、寶雞總兵高汝礪部五千名等都是剛剛投降過來的,反而賀珍等更加兵強馬壯。
孟喬芳先前要調賀珍等移駐延安、西安等處,但賀珍卻不聽令,反而暗裡加緊招兵買馬。
陳名夏對關中局勢十分擔憂,認為眼下鄖襄失守,荊州被圍,漢水上游的漢中地區,賀珍等識破了孟喬芳想陰行解散他們的計劃,所以如今叛亂一觸即發。
如果明軍此時去招降,賀珍極有可能跟李過高一功等一樣也投降明朝魯監國。
一旦漢中賀珍等四總兵降明,那就不僅是荊襄糜爛,而是可能要禍水西引入關中了。
以如今關中之空虛,加上闖賊等本就在那邊有很深基礎,搞不好就徹底的關中大亂,到時甚至會威脅到山西。
“賀珍等已經成了一個膿包,必須得挑了他。臣建議調平西王吳三桂領本部,再派一位八旗貝勒領滿兵同徵,先拿下漢中,解決掉賀珍等。既防止漢中叛亂倒明,也要防止四川的張獻忠殺出川再入陝甘。”
“湖廣已經糜爛了,所以倒不怕,其它地方可不能再亂了。若是叛亂四起,朝廷就將四顧不暇,到時可就麻煩了。”
陳名夏號稱北京清廷中漢人臣子中南黨首領,足智多謀,深為多爾袞倚重,他的一番話點醒了他,本以為有勒克德渾等往湖廣平亂足夠了,現在看來還是有些輕敵。
“好,立即往錦州傳旨,召吳三桂率本部南下,加封其為平西大將軍!”
“另召漢軍鑲藍旗固山額真李國翰,授定西將軍,隨吳三桂同徵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