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很痛快的把鄭四維手下的萬餘人馬,不論正兵輔兵還是老弱全都瓜分了,甚至還特意給巡撫堵胤錫的君子營分了一千多。
本來九鎮圍攻荊州,現在他們把所有俘虜、收穫分成十份,給堵胤錫也分一份。
堵胤錫沒拒絕,欣然笑納。
所有的兵被分走,連那些軍官李赤心他們也沒嫌棄,這在堵胤錫看來有不少後患,但他們似乎不太在意。
李赤心他們比較看重士兵、鎧甲和糧食,尤其是對鐵甲很痴迷,另外船隻也很重視,這些東西被嚴格的清點後,分成十整份,一家一份。
“袁宗第、郝搖旗他們去武昌了,可錯過了這大收穫了,不知道會不會後悔的腸子都青了。”高一功呵呵笑道。
其實忠貞營原本是十三家,但是郝搖旗卻跟高一功起了衝突,一怒之下,乾脆就帶人馬跑下游去了,後來袁宗第從江南迴來後,本想調停,卻反而被高一功激的怒起,最後也帶本部去了。
加上大將田見秀,以及李自成三弟李自敬等數部,說是分翼攻武昌,實際上忠貞營已經分裂為兩部了。
分裂的具體原因很複雜,但高一功卻一直對出走的他們很不滿。
對於巡撫堵胤錫來說,其實反而是樂於看到順軍分裂成兩部,和他督師朱大典正向監國上書,請求分袁宗第、郝永忠、李自敬、田見秀等諸部,另設忠義營。
這樣也能避免原順軍餘部勢力過大,將來尾大不掉。
李過是很不願意看到順軍分裂的,可如今走到這一步,他也無可奈何,無奈笑笑,“撫院,荊州以下,接下來咱們該如何安排?”
堵胤錫看著城頭上那面迎風飄揚的大明旗幟,心神澎湃,“集結一支精銳乘船順江去武昌,參與圍武昌之戰,其餘人馬,則兵分幾路,去打承天府等,另外施州衛、永順、保靖幾地的土司,先前多有降清者,這次我們也要分兵去敲打一二。”
興國侯李赤心看著荊州城,“先前去江南朝覲監國,殿下還說打下荊州後,把荊州交給靖西侯袁宗第,現在他卻在武昌,而我們打下荊州,卻要棄守,真有幾分捨不得。”
堵胤錫安慰道,“一座空城而已,有什麼捨不得的,隨時還可以再奪回來了。”
“不過就算棄守,也不能便宜了韃子,走之前,動員百姓把城牆拆毀,用城磚把護城河給填了。”
城中百姓遷去巴東山區,尤其是工匠更得帶走,船隻也要全都蒐集帶走。
不給韃子留一個人,一粒糧。
“趁還有時間,把整個湖北徹底掃蕩一遍,能帶走的全都帶走!”
幾天後。
承天府、鍾祥城破,被佛朗機爆破手轟塌了城牆,鍾祥根本沒幾個兵,之前南下增援武昌去了,現在被輕鬆的拿下。
留守的那位守備直接率部投降了,倒是那位知府居然在府衙懸樑自盡了。
他的下府們捧著官印、冊籍請降。
來攻打鐘祥的是忠貞營的田虎部,他們興高采烈的接受投降,把那幾百清軍全納入營中,然後就是喜聞樂見的搬運府庫錢糧,甚至是打大戶。
當然,現在不是闖軍時的做法了,現在叫肅清降虜奸賊,並不是所有大戶都打,只有為惡多端,為虎助倀的才打,但是就算一般大戶,也被要求隨軍遷移。
不走是不行的,不走就是附虜通敵,後果自負。
長江上,
兩千多條大小船隻順江而下,浩蕩駛入武漢三鎮城下。
七省督師朱大典統湖廣十三鎮兵圍府城上武昌城,七省都監軍章曠則領兵在對岸圍漢水東岸的漢口鎮。
田見秀李自敬分兵圍黃州府和對岸的武昌縣(鄂城)。
袁宗第、郝永忠、劉體純幾將則圍漢江口西岸的漢陽。
一位督師統領著三十多位總兵官,帶著忠武忠義諸將二十餘萬眾把幾大重鎮圍的水洩不通。
武昌城中的佟岱日盼夜盼,結果終於看到江上來了兵船,卻發現不是清軍來援,而他孃的是攻破荊州後的忠貞營南下了。
絕望的佟岱回到總督府,忍不住開始寫絕命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