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克英坐在那裡,看著一營營人馬過來,排隊,唱名,領餉,看著那一箱箱一捆捆的銀元開啟,發出去, 心裡有些肉疼。
他倒不是沒見過銀子的人,畢竟在東南海上多年,也統領著一支船隊,每年不僅海上令旗費他能分到不少,另外他自己的船去呂宋、安南、日本等地貿易,一樣能賺很多。
可說實在的, 一個長夫一個月裡外裡都能有三兩多銀子再加六鬥糧, 這就有些太豐厚了。他手下船多弟兄多, 來自五湖四海,既有紅毛番,也有黑鬼,還有小日本子等,但還從沒有這麼豐厚的待遇呢。
更別說戰兵營更豐厚了。
一個上等戰兵,也還是個兵啊,居然一月能拿到五兩。
而一個戰兵營的營官,月餉五十兩,還額外給公使銀一百五十兩,又給十個名糧,又是幾十兩。
這待遇,這銀子撒的。
“顏總鎮,到你了!”
顏克英身為御營步軍總兵,統領一鎮,全鎮戰兵十六營八千,外加輔兵近三千,全鎮戰輔近一萬一,他除了朝廷發給的俸祿外。
御營這裡也領份餉。
朱以海親自定的規矩,戰營營官一月餉五十兩, 這是基本工資,標統,也就是管兩個營一千人的遊擊,一月基本工資是一百兩,管兩個標的協參將,是二百兩。
而統領一鎮的御營總兵官,基本工資一月五百兩。
另外,他還可以領六十個名糧,三百兩。
還不算公使銀這些。
僅基本工資加名糧,就是八百兩一個月。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朱以海對當兵的從來不吝惜,甚至許多官員一再向皇帝上奏說官兵待遇過厚,可朱以海都不為所動,弟兄們是提著腦袋在為國打仗,一個戰兵一個月四五兩銀子多麼?
而營官總兵等銀子多,是因為他們是主官,既要身先士卒,更要為全軍決策,如果這些將領們待遇過低,必然會剋扣、貪汙甚至是縱兵搶掠等。
朱以海寧願把銀子花在明面上。
難道還怕軍官將士們領軍餉發財?
身為伯爵,還是皇帝妃嬪父親的顏伯英, 這八百兩銀子對他而言不值一提,可一年下來這也是九千六百兩,何況還有公使銀、職錢、本品俸祿等等呢。
僅御營就多少個總兵?
顏克英回過神,上去簽名領了自己那份,八百塊銀元差不多一小袋子,幾十斤沉甸甸重,中軍遊擊幫他提了。
“明天去買些豬羊和酒菜分賞給標營弟兄們!”
趙貴仔細的主持著分餉工作,直到最後各營都發放完畢,才最後發各處的,總後勤的財務處更是最後發。
趙貴最後一個領錢。
他讓總後的張大人給他發。
他現在一個月是五十兩銀子,外加一百兩銀子養廉銀,這個待遇非常優厚,是皇帝特旨給軍中後勤財務的主官們定的。
月餉是按營官標準,另外養廉銀子是按中縣縣令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