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以海把手裡的賬冊合上,隨手往面前的紫檀桉上一放,目光投向了左都御史劉宗周。
做為稱監國之始,就被他拜授為左都御史的劉宗周,到現在都沒挪過位置,還是總理處大臣之一,足以證明這位在皇帝心中還是非常有份量的。
這一年多來, 劉宗周也稱的上是重建了都察院,完全了這個衙門建制,舉薦了許多剛直正臣,做為監察部門,不僅糾察百官,也還要巡察地方, 巡按、巡鹽、巡河、巡茶、巡海甚至是監軍等。
他功不可沒。
“總憲可直言,具體怎麼個裁軍、減餉法。”朱以海直接道, 劉宗周是個不錯的總憲,但他的很多想法朱以海也很不喜歡。這是個老派的官員,是當代大儒,也有人評價說他充滿酸儒氣。
朱以海更喜歡用書生氣來評價他,這是一個有著政治潔癖的人,對個人品德要求極高,跟明末的馬士英、阮大鋮甚至錢謙益這種明顯的務實派偽君子相比,顯得很高尚。
不過身為皇帝,還是這種亂世時的皇帝,註定用人不可能只看品德,更要看重能力。明末以來,東林黨一度得勢當政,但這些自稱君子的東林黨,折騰來折騰去卻沒有幹出過幾件什麼真正的實事。
更多的精力放在黨爭上,一旦得勢, 就更加不饒人。
劉宗周祖上據說是漢代長沙王之後,不過到劉宗周往上數幾代,都只是紹興農民,只能說是讀過書的小富農,劉宗周因為父親死的早,所以從小是跟著外公長大的,二十歲考中舉人。
中舉人後,他也曾隨大流去拜見一位致仕鄉紳,結果母親知道這人是個貪官名聲不好,就把他罵了一頓,從此後劉宗周便也不再想這些旁門左道。
他專心讀書,在次年沒能中進士後,又苦讀三年,終於得中三甲第五名。他帶著喜悅回鄉,結果卻只看到母親的新墳,母親怕影響到他考試,病重也不讓通知。
站在母親墳前,他立下有些迂腐的誓言,誓不妄交,非同志士,雖邂後遇之,必趨而避。
為母服完喪後,正式出仕為官, 授行人司行人, 但在朝中,他對當時的朝堂風氣很不滿意,這時他外祖、祖父先後去世,他便回家丁憂,服喪期間,借大善寺教授宗族子弟。雖然家境依然貧困,有時連飯也吃不上,靠向大善寺僧貸米維持,劉宗周也依然足跡不入公庭,即便有地方官吏前來拜訪,也拒而不見。
丁憂結束後,仍未入京赴選,仍然留在家鄉教書,窮到喝水的碗都是破的,卻依然還堅持著自己。
在家一呆就是八年。
直到後來葉向高為閣臣,吏部尚書孫丕揚、浙江巡撫高舉等都是清流,致力汲引名流,於是讓他以原官復任。
雖是被清流引進,但劉宗周卻對東林黨人並不親近,甚至當時昆宣黨中來拉攏他的浙江同鄉,也不附和,
這使的劉宗周成了京中公認的迂腐書生,所以在京僅呆了三年,他又回到家鄉繼續教書著說。
再次出仕,已經是天啟元年,他也已經四十四歲了,二十四歲中進士,結果硬是蹉跎了二十年。
起為禮部儀制司添注主事,一個閒職小官,但他初四進京,十六日履職,二十五日就上疏彈劾魏忠賢。
要不是大學士葉向高等力救,直接就要被魏忠賢六十廷杖打死。
但劉宗周就是這麼一個迂腐的人,之後仍然繼續迂腐,仍然不斷髮表著一些迂腐的言論。
之後天啟崇禎的動盪中,他被授過通政司右通政,結果不僅辭職還要彈劾魏忠賢,最後落得個革職為民的下場。
等崇禎元年第四次出仕,授為順天府尹,朝見皇帝時,還未履職,這書呆子就給皇帝上疏,直接勸皇帝不要急功近利,要用堯舜的仁義之道治國,甚至直接指責皇帝的一些作為。
好在當時崇禎雖年輕,但對天下有名的大儒劉宗周還是比較尊重的。
劉宗周做順天府尹,可此時風雨飄搖,他一介腐儒雖憂國憂民,但也無濟於事。
後來這書呆子還是得罪了溫體仁周延儒這兩奸臣,他們可容不得這種腐儒的指責,不斷在皇帝面前說劉宗周迂闊,就是個書呆子。
皇帝也漸漸不耐煩劉周宗的嘴炮,劉宗周這順天府尹也幹不下去,只好天天寫辭呈,崇禎三年被批准,繼續回老家講學。
因為在回家路上還給皇帝寫奏章,指斥朝政,因此被下旨革職為民。
這一次,他在家又呆了五年多,崇禎十四年,皇帝才想起有個劉大儒,特旨讓他起用為吏部左侍郎。
他多次力辭,最後沒辦法第二年入京,到京後改授都察院左都御史。
他一上任,就上疏,說民少而賊多,官增設而愈壞事,今緩一份催科,便減一份盜賊,省得一人差遣,便息一方騷擾。
結果沒多久,皇帝召大臣中左門問政,劉宗周又因為指責皇帝讓錦衣司將言官下詔獄,有傷國體,結果再惹怒崇禎,下令將他革職,還讓刑部擬罪,最後在其它大臣勸說下,才劃掉刑部擬罪四字,這次僅當了兩個月左都御史,又革職回家。
回家路上不太平,走走停停,到家已經是崇禎十六年六月了,次年三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自縊,五月,劉宗周才得知訊息,立馬要求浙江巡撫出兵北伐,還給高傑、黃得功、左良玉等寫信,要求會師討賊,甚至還招募義勇。
後來福王繼位南京,詔命他起復原官,在路上,就連上四疏,甚至以國家淪喪為由,給自己取了個新號,草莽孤臣,寫奏章等只署這名。
他人未到南京,卻已經數道奏疏彈劾高傑、劉澤清等人,後來還彈劾馬士英結黨營私,在京口,正好碰到浙江巡撫的兵跟江防明軍起衝突,傳到南京,就成了劉大書呆子正聯合浙江巡撫要清君側除奸佞,把馬士英等嚇的不輕。
高傑和劉孔昭甚至還派出刺客去半路刺殺劉宗周,結果刺客半夜潛入劉宗周住處,反而劉宗室一番大義之言給震住,深為佩服,護送他到京後才羞愧離去。
劉大炮雖然進了南京城,但馬士英等視為肉中刺,天天造謠抹黑,最後逼的劉宗周、高弘圖、姜曰廣三人先後辭職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