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劉鴻訓做首輔時劉澤清就依靠他為靠山稱他叔父處處巴結對劉的兒子劉孔和兄弟也都是公子啊兄弟相稱。後來劉鴻訓一死, 劉澤清立馬就稱劉孔和兄弟倆為侄兒了。
甚至劉孔和起兵後帶三千人馬投奔他因為他做的詩不行不給他面子又指責他擁兵不戰結果就被劉澤清殺了還把他的兵也給全殺了。
可就算如此王氏回去出家做了尼姑, 可劉家憑著這三千頃地依然是當地名門望族。
這次王氏就代表太和莊劉家向皇帝進獻銀子三十萬兩黃金三千兩而這麼大筆金銀他們都不用變賣田產什麼的直接從地窖裡取出來。
看似很驚人但對擁有三十多萬畝地的他們來說其實不過相當於一畝地一兩銀子百畝地再加兩金子。
亂世時士紳豪強個個在家裡挖地窖藏金囤銀明末時銀錢荒其實也跟這有關越亂他們越窖藏金銀市面越缺錢。
按山東畝產平均一年一石半算他們大多是對半或四六收租, 一畝最少也能收四五斗的租, 太平年月, 那也值幾錢銀子, 所以一兩銀子其實就是一畝地兩三年的租而已。透過販糧、放貸工商等這些士紳還能獲利更多。
而他們卻憑著士紳身份享受優免特權甚至基本上不繳稅賦所以這錢是隻進不出的累積攢了錢就不斷兼併田地收更多租再買更多地甚至憑身份還接受別人投獻、寄名公然的挖朝廷牆角把該給朝廷的稅賦自己拿來收租。
王氏丈夫的爺爺年少時家裡就算是個地主也得節衣縮食過日子但僅兩三代就攢到三千頃地可知明代計程車紳們多可怕。
這次劉家主動捐獻三十萬兩銀三千兩金外, 還主動清退千頃寄名田各種侵吞的官田軍田等近千頃然後申報隱瞞的墾荒地、灘地、湖地等幾百頃。
算是很認真的如實主動上報清理了。
朱以海坐在那裡拿著王氏主動報上來的這份劉家的田單然後再拿起桌上另一個本子翻了幾下找出了劉家的調查報告與之相對已經基本上很吻合了。
“劉家的這片忠心朕非常感激。”
“收回崇禎朝對劉鴻訓處罰恢復其官銜追贈少師兼太子太師。劉孔和忠心報國俠肝義膽特追贈左都督贈長山伯。”
“特加封劉王氏為長山夫人以表彰忠義孝節。”
“賜封劉孔和嫡長子為長山縣男爵。”
對於長山太和莊劉家朱以海也是給予了很厚的回賞劉鴻訓當年為崇禎首輔後來卻因為說崇禎太年輕結果被崇禎最後奪首輔之位謫戍代州最後死在了代州。朱以海給予恢復官銜還追贈少師兼太子太師。
劉孔和還給追封了左都督加一個伯爵。
又給王氏一個夫人加封還給她兒子一個終身男爵。
劉家用三十萬兩銀子加三千兩黃金換來的。
當然朱以海給的這些封贈最主要還是看在劉孔和起兵還有王氏送來的那四句詩的旗幟。
否則這幾十萬兩銀子還真未必能讓朱以海這般封贈。
姚啟聖二十萬兩銀子都只換了個歷城知縣而已。
劉家在長山縣是第一名門不僅有土地三千多頃而且宅第連片太和莊整條街都是其家產長白山八柱臺還建有別墅劉家的飲用水都一直是僱人從三十里外長白山裡取送。
王氏一直在長白山裡出家其實也不能完全算出家只不過是因為年輕有個出家人身份反倒比較方便而已。
山東德王府衡王府的地都被收為官田甚至曲阜孔家的地都收了各家也都心裡有些擔憂的。
誰知道皇帝會不會收他們的地?
各家的地多的幾千頃少的幾百幾十頃不都是一代代各種手段兼併的嗎真正要細論的話其實也都不清不楚真正清清楚楚買來的並不多。
對於劉家等望族來說首要的還是保住地位然後才能保住田地財產。
有淄川的高畢等家族表現在前大家也有了方向。
有錢的就多捐些錢地該吐出來的就吐出來反正現在斷臂求生只要能活下來以後就還是有機會恢復的。
劉家表現就很出色先前就送了些錢糧然後讓王氏出面送來亡夫劉孔和當年起兵時的義旗取得天子好感後再又送上這大筆金銀還主動的清退了大量佔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