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以海向來不會簡單的分什麼忠臣、奸臣,不會用黨派身份來區分事物。
上次顧鹹受等東林黨針對阮大鋮馬士英等發起彈劾桉,最終就是朱以海親自處置的,把他們全都貶出去了。
現在侯方域又掀起王之仁彈劾大桉。
這次不收拾狠一些是不行了。
雖然中間出了這個小插曲,不過有皇帝的保證,王之仁最後還是謝恩收回了請辭,接下來皇帝繼續跟大家回憶起兵之初的事情,也感謝大家這一路來的支援。
劉穆、鄭遵謙以及沉文忠、嚴我公等元從都喝的微燻,最後還一起到船外冰上,一起放煙花。
直到挺晚才散去。
“陛下真要處置侯方域?”回宮時,劉朝忍不住問。
“難道你覺得不該處罰?”
劉朝提醒皇帝,侯方域四公子這幾年在朝野聲望極高,甚至不輸劉宗周黃道宗等,甚至被稱為忠臣諍臣,還有人稱他們是紹天朝的魏徵馬周。
如果皇帝處罰他們,可能會引起一些非議。
朱以海卻僅是笑了笑,他伸手接過幾片灑落的雪花,看著雪花融化在掌心成水,“其實侯方域等都是朕一手捧起來的,雖然能在這天地間紛紛飄灑,可其實,什麼也不是。”
當初讓四人辦報也好,後來讓他們六科常印也罷,那都是皇帝之需,也利用他們的才能和名聲。
可如果他們想挑戰皇帝,那就大錯特錯了。
“其實他們也非奸臣。”劉朝忍不住替他們說話。
朱以海哈哈一笑,回頭看了眼這個忠誠的太監一眼,“朕知道,若他們真是亂臣賊子,朕又豈會留他們到如今,不過有錯就得罰,尤其是這種錯,必須得罰,否則下次就會得寸進尺了,
你也不用擔心他們,朕也不是昏君,給予處罰,也是懲前毖後,讓他們能夠悔過改正。”
朱以海望著雪花,“四公子這幾年確實有好大名頭了,他們還年輕,可能因此有些迷失自我了,等年後,朕送他們去臺灣當三年知府,正好臺灣設臺東臺南臺北臺中四府,他們做了幾年科道官,又當了幾年主編,不是耍筆桿子就是耍嘴皮子,還沒踏實幹過點實事,以後他們若想能為宰輔,又豈能少的了地方州縣經歷?
就借這次機會,讓他們去最偏遠的臺灣,好好當一回親民官,理一理庶務,搞一搞墾荒開發,若是能夠擺平心態,踏實做事,還能做出番成績來,那說明他們還值得更加重用。
若是因此心懷抱怨,或者說也就是嘴皮子筆桿子厲害,辦不了實事,那麼他們的上限也不過如此了。”
劉朝有些驚訝,想不到皇帝要把他們貶去臺灣。
三品的諫院六科掌印啊,人稱儲相,前途無量,尤其朝野名望又高,現在卻要貶為四品知府,還是臺灣這種新開墾移民之地?
那裡現在有多少移民?全加起來,估計也就幾十萬,一片蠻荒,比海南島甚至是雲南貴州都還可怕的地方。
這幾位政治新貴,能經受的住這種打擊嗎?
“劉朝啊,你不用替他們考慮那些,朕知道你為人忠厚,但有些事情不該你插手的。”
劉朝跪下,“奴婢該死,不該干涉朝政。”
“起來吧,朕也知道你非私心,更不是收了誰的銀子,你是為朕操心,但你放心,有些事情,你我站的位置不同,你看不到朕能看到的東西。”
復社四公子這幾年確實過於一帆風順了,有皇帝的全力支援,站在那緊要的位置上,一時名聲四起,便有幾分覺得全是自己的能力了。
他們錯把平臺當成了個人能力。
復興報也好,諫報也好,甚至六科的掌印都給事中,那都只是皇帝給他們安排的,也是皇帝支援的結果,可他們卻利用這平臺,夾帶私貨,甚至不聽皇帝的警告,這就必須要管一管,收拾一下了。
韃子皇帝今年還在北京過年呢,甚至安徽河南都還有潁州、南陽未收復,湖北也還未復,有些人就開始要內鬥起來了,這種不顧大局的行為,朱以海哪能縱容?
流放臺灣做知府,都已經是朱以海對他們能力的認可,甚至是對他們這幾年成績的表彰,否則直接就給他們貶為知縣甚至是縣丞了。
希望他們能夠珍惜這次機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