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恩不想撤,多年亂戰,好不容易有了這塊地盤,他早視為禁臠私土,現在撤了,哪還有他立足之處?
“大王,吳三桂反正歸明瞭,要不,咱們也再反正?”房縣協鎮參將高士清提議。
廳中沉默。
諸將都沒反對,這些將領有部份是隨王光恩在鄖陽戰鬥多年的,也有些是降清後派來的,平時也是勾心鬥角,但此時卻面臨著共同的處境。
王光恩很糾結,現在也後悔當初叛明。
可想再反正,又怕明軍不會接受。
“要不先派人去試探一下?”
“也好。”
······
僅一天後,再傳噩耗。
鄖西縣城再被攻下,守將崔士仁直接就投降了,帶頭攻城的正是王光恩的兩個弟弟王光泰和王昌,兄弟倆現在一個是屯鎮副將一個是參將,卻還都掛著侯爵。
兩人率軍前鋒,殺到鄖西城下,剛放了幾炮,崔士仁直接就開啟城門出來投降了。
高必正與郝永忠、劉體純等也是從竹溪、房縣、竹山等地集結屯兵,翻越武當山,打造木排,順堵河而下。
一舉攻佔黃龍鎮,接著沿武功山北麓,再奪堰店、小嶺鎮,迅速往均州趕去。
漢水兩岸出擊。
“大王,快下決定吧,均州若被圍住,咱們可就被斷了去路,徹底被圍住了。”
鄖陽雖然偏僻,但其實卻也是四通八達,漢水往上可通興安、漢中,順漢水而下可通襄陽武昌,經勳西可往關中商洛,經房縣可抵荊州。
往東北經白疊關還可以進入南陽府的淅川,可以進入武關道。
但現在只剩下了兩條路,去淅川或是去襄陽。
本來當初鄖襄都是王光恩佔據後降清的,他甚至一度想把南陽也給佔了,但後來韃子卻派了宗室巴思哈前來坐鎮襄陽,表面理由是加強防禦,解王光恩後顧之憂,實際上就是搶他地盤,擠壓他空間。
均州、谷城等也被巴思哈一點點佔去。
王光恩只剩下一個鄖陽,結果在興安兵敗後,高一功李赤心劉體純赫搖旗等大舉進攻,最後把武當山以南的大半鄖陽奪去,王光安只勉強維持著武當山以北的漢水三縣。
這點地盤,養兵根本養不起。
巴思哈還不斷來抽他的血,勳南的高必正,興安的賀珍,還不時的來騷擾,王光恩早就困頓不堪了,他手下的兵將也早就不滿。
如今他們實際上就剩下了一座鄖陽城而已。
要麼逃,要麼降,沒有第三條路。
明軍一圍過來,根本無法抵抗。
當年王光恩雖然在這裡守城抵抗闖軍三年,但如今三天可能都抵抗不了。
······
雖然鄖陽山高路陡,但高必正、王光泰等都是在這裡盤踞了數年,早習慣了這邊的地形,他們的兵也大多是本地人,如今轉為屯鎮,分守各地,分田屯守,短短几年,際遇大變,許多原來的饑民、流賊,如今也都溫飽了,甚至在朝廷的好政策下,還由軍鎮出面給他們娶到了媳婦,娶妻生子,安家落戶。
雖然總體條件還比較艱苦,可起碼有了立身之地,就算是草屋三間,也終於不用再飄泊,三餐簡單,可一家妻小都能果腹。
不用再四處飄泊,不用再忍凍挨飢,甚至不用擔心賊匪亂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