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騰機思自被陛下賜封,將他們內遷到壩上後,十分強勢,他們打著為朝廷征討叛亂的旗號,四處攻掠其它漠南蒙古諸部,如成吉思汗同父異母弟別裡古臺後裔的阿巴噶部,就被他們多次攻打,被擄走許多牲畜牛羊和人口,另克什克騰部、翁牛特部、四子部落等都被他攻打劫掠。
此人因屢屢得勝,便已經有些膨脹,總到處宣揚他是蒙古雄主達延汗的六世孫,一心喊著要恢復祖上榮光。”
朱以海聽了也只是哈哈一笑。
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是達延汗的七世孫,所以論輩份騰機思算是林丹汗的族叔。
但是,當年達延汗中興蒙古,統一各部後,派自己子孫去各部當首領,所以漠南漠北的蒙古諸部首領,除了喀喇沁部,其餘部落首領全都是達延汗的子孫。
他笑指著關外那些牛羊牧民,“朕聽說蘇尼特一詞來歷意為好奇?據說此部落以前遊牧在貝加爾湖南面,好奇心強,善於獵奇?”
“有多好奇?”王之仁倒是也好奇了。
首輔文安之則道,“據蒙古秘史記載,成吉思汗曾將整個蒙古汗國分為東西兩翼,把人口按兵力劃分為十、百、千、萬為戶,共分為九十五個千戶,九十五名立功將領,為蒙古統一立下汗馬功勞而獲得劃地賜名,其中蘇尼特首領格魯根巴特爾排第五位,蘇尼特以前地位很高。
後來部落南遷到張家口以北地帶,屬察哈爾八部鄂托克之一個,林丹汗時期,當時西部三萬戶叛亂,東部科爾沁、喀喇沁投清,林丹汗征討西部三萬戶時,察哈爾部的烏珠穆沁、浩齊特、蘇尼特、阿巴噶四部北遷,脫離察哈爾。
蘇尼特遷往杭蓋時分為左右兩翼,由寶爾海楚胡兒之子塔巴海達爾漢和碩齊統領蘇尼特左旗,由寶音之子朝爾洪臺吉首領蘇尼特右旗。
騰機思兄弟,便是塔巴海達爾漢和碩齊之子。
林丹汗死後,其妻子和兒子降清,整個察哈爾歸清統領,蘇尼特左部不久也主動降清,滿清建蘇尼特左旗,實行王旗制度,韃子封騰機思為札薩克多羅郡王,並將一位郡主下嫁,封他和碩額附,還詔許他的王爵世襲罔替。
後來右翼也歸附,騰機思堂兄叟塞,號巴圖爾濟農,歸附後詔封札薩克多羅杜稜郡王,也世襲罔替,掌右部。
雖都是達延汗六世孫,但騰機思卻更有野心,所以很早他就反了清廷,北遷去漠北投喀爾喀反清,後來還上表擁明,聯明抗清。他的堂兄則沒這野心,一直留在原地,在濟爾哈朗不戰北逃後,也跟著北遷去了。
歷史上,清廷在順治初一戰定江南,騰機思兄弟叛北,引喀而喀聯軍南下,結果引的多爾袞派兄弟多鐸率軍北上征討,不僅喀爾喀聯軍大敗,騰機思更慘,子侄被斬者數人,兵馬大敗。
車臣汗碩壘又派了四個兒子率兵三萬南下找清軍報仇,卻再次大敗,被清軍一路追到色楞格河去了,在外面躲了一年,實在打不過,只好上表求饒請降,清廷接受,但不久後多爾袞又找機會派兵教訓不肯真心歸附的車臣汗。
不過在這個時空,韃子不僅沒能一戰定中原,反而被朱以海的不斷北伐搞的焦頭爛額,甚至最後倉惶北逃,根本沒餘力教訓蘇尼特左部和喀爾喀漠北蒙古人。
蘇尼特左翼的實力反而是不斷增強,如今更是假借大明的虎皮,到處攻掠其它部落,大大壯大了實力。
甚至蘇尼特右旗的許多人也跑來投奔他。
“騰機思野心勃勃,現在內遷至懷荒北面,有朝貢貿易之便利,蘇尼特部確實實力上升極快,隱隱已經是一霸了。”
“阿巴噶部、四子部落、克什克騰部、翁牛特部、茂明安部等被蘇尼特這樣搶掠攻打,估計也很惱怒吧。”朱以海瞧著那北面漫天塵土,“派人出使這些部落,招撫勸降他們,只要他們肯歸附,朝廷也會既往不咎,並妥善安置他們,給他們劃分牧場的。
而且,只要他們歸附我大明,那麼朝廷不將賜他們爵位官職,給他們劃分牧場地界,而且還將保護他們不受蘇尼特等劫掠,還將許他們來貿易互市。”
王之仁倒覺得讓他們狗咬狗比較好。
“陛下,何不讓騰機思把那些搖擺不定的漠南諸部都給洗一遍?”
朱以海回答,“已經差不多了,該出手了,若再讓騰機思這樣搶下去,那就他一家獨大,到時尾大難制,不得不防。”
“明天朕警告一下騰機思兄弟,不許再打著大明的旗號去攻打其它部落,不許越過蘇尼特兩都護府的邊界。順便讓蘇尼特再送些部落王公的女子來聯姻,再送些子弟來侍衛。”
他笑著對王之仁等道,“諸位愛卿到時一人領一個蘇尼特王公之女回家做妾,算是朕的賞賜。”
“你們也可以收個家中年輕侍女為義女,然後由朝廷安排與蘇尼特人聯姻。”
文安之對這聯姻之事倒不反對,皇帝現在聯姻牌打的很猛,跟蒙古、女真各部的大小王公首領都聯姻,自己納蒙古女子,也招一些自願去和親的宮女、侍女等過去聯姻,甚至大明的王公大臣,也都與之聯姻。
又大量招部落子弟到京進國子監讀書,在禁軍當差侍衛等,也是一種質子手段。
“臣建議派人去聯絡招撫蘇尼特右部的叟塞,招撫後,將其南遷回來,到時把蘇尼特現在兩都護府改成三都護府或四都護府,把蘇尼特兩部重編,或是把左翼的一些人馬,交給叟塞統領,這樣既可分化蘇尼特部,也可削弱騰機思兄弟的人口、實力。”
現在騰機思兄弟統領的部眾裡,本來就有不少叟塞右旗的人,招撫叟塞南下,到時現有的蘇尼特地界,就要三兄弟分,甚至四兄弟分,兩份變三份四份,人口也要劃一些給叟塞,這必然削弱騰機思的力量。
若是能夠讓他們族兄弟因此反目成仇,甚至內鬥起來那就更好了,朝廷做裁判,可以合弱離強,在旁邊搞平衡,讓誰也強不了。
這是歷來中原王朝最喜歡對遊牧部族玩的手段,歷史上隋朝雖知命,但對草原玩這手最成功,強大的突厥人被隋朝這手玩的大亂鬥,打出狗腦子來。不僅東西突厥分裂,甚至還搞出五汗七汗爭大汗來。
朱大典在旁邊插話。
“陛下,臣倒是另有一策,招撫了叟塞後,倒不妨把現在的蘇尼特拆分重組成三部,然後以騰機思居現地,將叟塞和騰機特兩部,另行劃地分封,最好是分到諸如歸化城大青山北面,或是圍場赤峰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