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1章 武人宰相

但總理處也有了草擬詔敕的資格。

他們草擬的詔敕分兩種,比如朝臣侍郎以上,外官總兵、知府以上升降補調,賑災等事,總理大臣接受皇帝指示,由總理處的侍讀、侍講學士書寫諭旨,經內閣傳抄,交有關部門,稱為明發,或稱內閣奉上諭。

而有關誥戒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責問刑罰失當等機要文書,為防洩露,都是不交內閣而由總理大臣密封,加蓋總理處印信後,交兵部捷報處寄送各省有關官員,傳諭某官開拆,令驛站限時送達,稱為廷寄。

廷寄只許本人拆閱。

從總理處的辦事模式就知道,這純粹就是皇帝的秘書機構,還不是專職的,他們就是奉旨辦事,並沒有私自處份的權力。

除非皇帝遇到一些重大事務,拿不定主意時,才會找總理大臣們商議,所以也僅僅是有部份參預決策權,並沒有行政權。

行政權仍在內閣。

可內閣又失去了重大事務的決策處置權。

好在文安之做為新首輔,也授予總理處首席大臣兼銜,意味著仍是核心決策層的人,否則這首輔也名不符實了。

文安之拜受印,謝恩。

宋之普也跟他做交接,將一支筆轉交給文安之。

這支筆既普通也不普通,一來是皇帝賜給文淵閣的筆,有很多,但卻又是內閣權力象徵,俗稱政事筆。

首輔執政事筆,主持內閣大學士議政,執政事筆,總其記錄。

所以這筆是個象徵,代表的是首輔的權力。

文淵閣印、政事筆,內閣兩大權力象徵,現在一由皇帝賜給新首輔,一併由舊首輔移交給新首輔。

交接完成。

朱以海笑著鼓掌,殿上大臣也紛紛鼓掌。

本來大明內閣制度以來,雖然閣臣數量不定,但也從沒有說這般大換人的,一般是有舊閣臣不堪用或是獲罪、老病等離去後,再補一個。又或者按需要,增加閣臣。

可直接換閣,還真沒有過。

但舊閣臣們並不是獲罪離去,這次的換閣還是很祥和的,大家也都對此很是高興。

朝堂太過動盪,對所有大臣們都不利。

“魏國公,你繼為元輔,又兼首席總理,你也向朕推薦一個次輔人選!”

殿上大臣,繼續廷推,這次推次輔。

“臣推舉張國維、朱大典備天子侯選!”

其它大臣們也推了十幾個名字出來,既有姜曰廣、高宏圖、張慎言、蔣德璟等一干前閣臣,也有諸如沉猶龍、吳易、黃道周、沉廷揚等地方督撫。

馬士英、阮大鋮倒也被推選了,但推的沒幾個。

這些名字彙總起來,還各有推選票數。

朱以海看著這些名字,很顯然,東林黨出身的大臣得票最多,其中大半還都是以前入過閣的。

不過這些人選,好多根本不符合朱以海的要求,有些雖說兩榜進士出身,名望挺高,但沒什麼過硬政績,也沒有地方省府的過硬履歷等,有的則言官出身,連部務都沒執掌過,這樣的就算是入過閣,他也是不滿的。

皇帝把這些寫著名字的票籤擺在面前的御桉上,他沉吟許久。

最後抬頭,目光掃過廷議眾臣們。

“如今中原尚未收復,社稷還未安定,朕以為新一屆內閣的主要任務,還是要儘快擊敗韃虜,將他們驅逐出關外,收復兩京十三省。”

“所以新內閣還是得文武兼修!”

“朕決定,拜越國公王之仁為內閣次輔,授文華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兼總理大臣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