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88章 億

新開拓地也一樣增加了許多衙門,增加了許多官吏,多了許多辦公經費,全都是增加了後,就不會再減的常項開支。

這幾年朝廷經濟好的讓文安之這樣的首輔都有些不可思議,如果按以前大明的那種稅賦、開支模式,其實早就跟崇禎一樣崩了,畢竟一年地丁稅賦才幾千萬兩,但軍費開支一年就超過五千萬,其它的加起來都超過八千萬了。

這還是皇家內庫有錢,宮廷和宗室的開銷,基本上是內庫包了,朝廷每年拔給宮廷、宗室的錢,其實僅僅是象徵性的一百萬塊。

以往任何朝代都是以地賦和丁稅為主,唐宋則兼倚靠高額的鹽稅補貼財政,可也仍然是財政緊張。

現在朝廷走了條完全不同的路線,居然還能年年節餘,甚至地丁銀僅佔了國庫收入的一小部份。

雖說現在國庫收入很好,但文安之總有幾分不太踏實的感覺,擔心不能長久,所以也是支援太子儘量節儉的做法的。

沒想到現在皇帝卻直言花的太少。

“國庫如今收入多,那麼就要考慮兩個問題,一是不是徵收的稅賦過高,是不是要考慮降低稅賦,減輕百姓負擔。其二,就是開支是否合理,是不是有些地方開支預算太少,或者有些民生工程沒有去做?”朱以海是不願意看到國庫年年攢那麼多銀子的,這麼多銀子轉存到戶部銀行,然後再拿出去放貸,坐著吃利息,這種看似穩當的行為,並不是好辦法。

“陛下,如今朝廷對百姓的稅賦其實很低,一個標準稅畝的田地,地丁加火耗費,也只徵二斗四升二合而已,而一標準稅畝的畝產,起碼能達到三石,好田差田經過折算,其稅率都是一樣,在沒有其它加徵攤派,尤其是瑤役負擔情況下,這個稅率其實很低。”以前正稅雖然看著很低,但實際各種負擔加起來很重,現在十二稅一都不到。

而且現在是攤丁入畝,有田地的才納稅,按畝納稅,不管丁多丁少,都只按田畝折,甚至全國各地都早就統一標準了,因此對窮困百姓來說,是極大減負解脫,現在他們的稅賦確實很輕了。

“那就把鹽稅減一點,鹽稅人人必吃,本質是一種人頭稅,再降點。”

“陛下,鹽稅經過幾次調整,現在其實也不高,尤其是保障型的普通鹽,鹽稅低,鹽價也低,只有中高檔鹽,才價格稍高些。”

“那把普通型的鹽稅鹽價再調低些,這種基本民生物資,要讓百姓感受到實在的優惠。”以前朝廷缺錢,所以透過鹽稅,變相向百姓徵收人頭稅,現在朝廷不再那麼缺錢,那麼適當的調低下鹽稅鹽價,也是施惠於民,畢竟鹽其實並不是很值錢,只是人為控制了。

“對於小商小販,以及農戶們的一些家庭手工生產這塊,要調整一下徵稅,調高點起徵額,達不到的都免徵,達到起徵額的,也應當分檔,儘量減低一些。”小商小販收益有限,都是養家湖口,向他們徵收稅賦,既徵收不到多少,還影響大,如今財政狀況好,不如抬高一些標準。

“錢該花得花,只要不亂花就行,不論中央還是地方,財政有節餘是值得獎勵讚賞的事情,”

“朕看有幾個地方預算還是過低了,應當適當增加,一是如今移民這塊,預算低了,應當給移民們增加些安家費、拆遷費、移民補貼等,要讓這些遷移邊疆的百姓,能夠儘快在邊地安家落戶,能夠迅速穩定並開始生產,這些需要朝廷多投入,移民們本就都是窮人為主,千里迢迢背井離鄉,十分不易,剛到新地方,要墾荒要建房子,一切從頭開始,起碼得補貼幾年口糧,甚至他們建房、買牛、買農具等等,都得提供無息貸款,甚至是給予一些補貼······”

“還有一個就是基本建築,一是道路,二是水利,這些都應當要朝廷增加專項預算和拔款,咱們的農業還多是靠天吃飯的,尤其是到了下半年,缺水的問題普遍嚴重,如果能夠修建一座水庫,或是修上引水渠,那可能就能保證一方鄉民的糧食豐收,只是這種事情投入較大,朝廷就應當負責出面帶頭,既要負責派工匠調查堪探,做好設計,然後組織百姓施工建設,而且最好還得要拔錢補貼,不能完全還是以前那種老法子,直接徵召百姓做免費勞役,雖是為民辦事,但還是會擾民累民,因此朝廷得出大頭,百姓們出工,但朝廷得給他們補貼些工錢等,”

“再比如在西北很多地方,百姓連喝的水都極缺,就靠天上下雨積攢點雨水在地窖裡面,可有時長時間的乾旱,水不夠吃,百姓得去幾十裡外背水,太過辛苦,對於這些情況,朝廷應當立項,幫扶打井、引水等,解決這些嚴重的民生問題。再諸如有些鄉村交通極為不便,要開山修路,或是過河搭橋,這些也屬於基本民生工程,都應當上報立項,為民解決,不能為了節省開支,捂著錢袋子不放,這樣錢存下來放銀行生利息是不可取的。每年能夠留存三五千萬就足夠了,國庫裡不要超過一兩億,若是有多的,就增加些專案預算,要記住,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若是國庫盈餘多,那就調整下地方留存的比例,比地方多留些錢,甚至對那些邊遠窮困地區,增加拔款扶貧。大明中興,任重道遠,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兵,有多少炮,而是我們能得到多少民心,得到多少支援。”

“最後我加一個要求,錢要花,但也必須加大稽核力度,每一文錢,都必須花到該花的地方,尤其是不能被人貪汙腐敗。”

“對於各種教派的什一稅是否免除?”

“不,這個要成為大明永例,在大明直轄的各省,那些依照大法律法行事的各教派,可以傳播,但要受嚴格管理,同樣的,不論漢人,還是蠻夷,他們也可以選擇信那些朝廷許可的教派,朕可以給他們這個權力,但是他們必須登記在冊,且必須繳納什一稅,這個永遠不能變。不登記而迷信,將以違法論處,嚴格處置。”

“接受漢化的蠻夷,可以免除這筆特殊的什一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