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使的皇帝的內廷隊伍越來越龐大,只是他時常在外,平時也沒機會搞今天這種一家團圓的大場面,還真沒注意到有這麼多人了。
現在這擠滿一殿,排隊請安的場面,確實有幾分驚人了。
他甚至發現好多根本沒有印象,得皇貴妃陳氏和貴妃阮氏,以及黃妃等這些妃嬪們幫著介紹。
有些經她們一說,還能有些印象,但多數真的是自從進宮後,都根本沒得到臨幸,甚至有些只是跟皇帝請過安,連話都沒真正說過的。
其中最慘的就是那些因為國家部落家族戰敗,以俘虜身份獻進宮的,因為長的漂亮又或是原本地位較高,出於種種原因最後得到個低階的封號,然後就困在宮裡了。
而那些聯姻來的女子一般情況要稍好點,起碼剛來的時候,總能得到短暫的臨幸,這也算是皇帝對和親聯姻的基本禮貌,但接下來能不有還得到寵幸,卻很難。
也只有如和碩特的阿奴等極少數蒙古、女真女子,才能得到皇帝的經常寵幸,其它外藩女子中,也只有朝鮮琉求安南來的公主,因為也是中華文化圈的,交通也沒障礙,且她們性格方面比較溫柔,贏得皇帝的一些青睞。 …
“真超過千人了?”
陳皇貴妃對皇帝點了點頭,早超過千人了,光是蒙古諸部的女子都好幾百,要知道大明這些年,光是冊封的蒙古汗王就接近了二十個,然後還有副汗,每個汗兼任都護,其下都還有少則六個多則十幾個的都督府,冊封諾顏或琿臺吉統領。
這些高階的汗王、濟農、諾顏、琿臺吉,擔任著都護、副都護、都督、副都督,還有著大明的公侯伯等爵位,為表誠意,大明直接要求雙方聯姻和親,這些高階蒙古王公首領們,都爭著往皇帝宮裡送女子。
現在每年蒙古往大明要送幾千女子來聯姻,部份進了皇帝宮中,更多則是賜婚給大臣勳貴將領等,同樣大量大明女子也遠嫁蒙古各部,這些女子多是皇家孤兒院等收養的戰爭、饑荒孤兒,撫養長大教育,部份進宮中成為宮女,服務五六年後再賜婚功勳將士,或是賜婚和親外藩等。
這種和親的效果還是很強的,極大接近了宗藩關係。
可皇帝畢竟就一個,那些汗王們都希望自己女兒能進宮服侍皇帝,這樣自己也成了皇帝老丈人嘛,而且別的汗王女兒嫁給了皇帝,自己的女兒難道差人一等,自己部落就差人一等?
朱以海原來也不想接納那麼多進宮,太多了他認都認不全,而且好多蒙古王公的女兒、孫女,說實在話,並不是有多漂亮,草原部落,就算是首領女兒,可文化習俗等都不一樣,好些首領送來和親的女子,自以為是長的很漂亮,但不符合朱以海的審美,不是太壯就是其它啥的,草原也不是沒長的好符合他審美的,可王公的女兒才多少,其中能得朱以海喜歡的又多少?
可朱以海的拒絕,會讓他們覺得非常沒面子,會向皇帝鬧騰,沒奈何,只能接受,要不厚此薄彼。
可問題是好些部落王公,送了一個還不滿足,隔兩年又張羅著再送個來。
反正現在皇帝宮中,蒙古女子佔了三分之一,好在他們有的來知漠北有的來自漠南有的來自漠西,還有的是最後才歸附的科爾沁等,也有原是蒙古聯姻女真,然後又被送進了大明皇帝宮中,這些蒙古女人也不是鐵板一塊,甚至相互之間很多矛盾。
哪怕同是漠西衛拉特聯盟的,可準噶爾的可能跟土爾扈特的不和,輝特的可能又與杜爾伯特不和,甚至就算同是和碩特的,也可能因為現在和碩特的內訌,而這些什麼堂妹妹、姑侄女等有矛盾。
好在朱以海平時也不用怎麼面對她們,這些宮鬥戲碼,平時都是由陳皇貴妃、阮貴妃她們倆帶著九妃九嬪負責管治。
如今的皇帝,已經對美人沒什麼興致,看到這麼多年輕的女子,覺得有幾分負罪感。
張嘴想說讓那些沒生過孩子的離開,可話到嘴邊還是嚥下去了,這種時代,這種話不可能說出來,否則驚世駭俗。 …
皇帝就算年輕駕崩,這些年輕的皇帝女人,也不可能再嫁什麼的,能夠不殉葬,就算是皇家最大的恩寵了。
一般都是找個地方,打著出家修行的名頭,就在那裡孤獨終老的。
確實很不人性。
他也只能給自己提個醒,明天就通知新帝,讓以後不要再往他宮裡送人了,外藩和親了不要送。甚至以後皇帝的宮裡,也不能這樣進太多人,哪怕和親,也得限制數量,真弄幾千人,太不道德也太浪費資源了。
後宮女子,一旦獲得了封號,哪怕是最低階的常在答應這些,那也是皇帝女人,絕無可能再賞賜給臣子的,除非是沒有名份的宮女才有可能。
因為發現了這個事情,朱以海的這頓除夕團圓飯,甚至吃的有幾分不是那麼的開心。
飯後,他特意召來內侍監,讓他安排人給東京的廢后靜安仙師送去新年禮物,還讓寧王也給生母寫封信,並準備一份新年禮,“若是她願意來京,朕便安排人去接她過來,她與寧王也能母子團聚。”
明天新皇就要即位,曾經的是是非非也都成過眼雲眼,雖然兩人沒什麼感情,但他心裡也知道自己是於他有些虧欠的。
交待這些的時候,太子始終就站在皇帝一側。
“弘甲,明天你就即位登基貴為天子了,朕把整個江山社稷也都徹底交給你了,我退位為太上皇,這天下以後都由你說了算,朕不會干涉你的朝政。
寧王這幾年是由你親自帶在身邊跟著你長大的,很孝順,更難得的是書讀的好,書法繪畫方面很有天賦,以後就往這方面學習發展,不用在其它方面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