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二十二章證據確鑿?

一時間,武將這邊又站出來好幾個,李績、尉遲恭、秦瓊等人一起贊同。

一方面是為了給楊帆站站臺,另一方面也是給這些監察御史們添添堵。

當然,這裡面也難免牽連到文武之爭。

雖說天下尚未完全太平,但這兩年戰火已經逐漸減少。

整個帝國已經趨於穩定,進入了大建設時期。

如此一來,文官的重要性便漸漸凸顯出來。

畢竟,在帝國沒有受到外界侵害的情況下,在戰場上廝殺和衝鋒陷陣並不是百姓所急迫的。

因為百姓最需要的是能夠改善他們生活的官員,而不是那些只會廝殺的將軍。

如此一來,眼看武將勳貴的日子越來越難過,朝堂上文武之間的矛盾自然是越來越不可調和。

如今難得有打擊文官的機會,武將又怎會放過?

另外,楊帆雖然現在屬於文官的系列。

可大家都把楊帆當成了未來軍中的接班人。

再者,楊帆也是軍中出身,所作所為又特別對這些武將的胃口。

自然而然的,軍方便把楊帆歸納到武將勳貴這個集團裡。

更主要的是,楊帆與幾個軍方大佬那可是莫逆之交。

不說李績、程咬金、秦瓊之流,就是軍神李靖更算是楊帆的半個老師。

如此的關係,幾位軍方大佬自然站臺楊帆這邊。

眼見李二就想採納武官這邊的意見,王吉峰有些著急了,眼神不停往孫無忌這邊瞟。

長孫無忌面無表情的站在首位,眼觀四面,耳聽八方,自然看到了王吉峰的示意。

沉吟片刻,長孫無忌微微點頭後站出班列。

“啟奏陛下,微臣以為,風聞奏事乃是御史的責任,既然這麼多監察御史彈劾楊帆,豈能置之不理?”

“若是真如侍中大人與盧國公所說,每一次監察御史的風聞奏事都要證據確鑿,那麼風聞奏事的意義又何在?”

“假如有證據,那還不如直接讓大理寺或者刑部受理即可,何必要進行彈劾?”

“因此,讓楊帆返回京城接受審查還是很有必要的,還請陛下三思!”

“微臣附議!”

“請陛下三思!”

文官裡馬上站出一大片,齊齊附和長孫無忌,可以看出長孫無忌的號召力。

當然,也有一部分大臣出言讓皇帝三思而後行。

就在這時,王吉峰出班奏道:“陛下,微臣彈劾江南到大都道楊帆私藏逆賊,去年楊帆與吳王殿下被行刺,根據刑部調查得知,行事之人乃是扶桑人毛利安奴。”

“當時楊帆抓到了扶桑人首領,但並沒有根據大唐律處置刺客,反而把毛利安奴放回了扶桑國。”

“雖然幕後主使清河崔氏已被法辦,但楊帆卻放走了刺殺皇室人員的刺客,還借出海之名資助其武器。”

“由此可知,楊帆此舉乃是通敵賣國,其心可誅,如今調查結果已經出來,懇請陛下命大理寺接手審查!”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倒吸一口涼氣,還有這事兒?

王吉峰有名有姓的說出來,顯然不是空口白牙。

在很多人看來,楊帆那廝要完了!

御史言官以及江南士族的官員差一點振臂歡呼。

原本以為軍方出面,今天的彈劾會再一次失敗,誰料到王吉峰居然帶來了一個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