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要負責坤寧宮的安保工作,確保沒有任何人打擾這場重要的會談。
雖說整座宮城都在鄴軍的掌控之下,但趙匡胤還是不敢放鬆警惕,帶人檢查各處宮室,連如廁的恭房也不放過,恭桶也要掀開蓋子瞧瞧。
坤寧宮裡伺候的宮女和宦官,還要挨個搜身,確保身上沒有藏著任何利器。
趙匡胤昨夜入宮,徹夜未眠,把後宮之內,凡是郭威有可能要途徑的地方都檢查一遍。
一直忙碌到卯時二刻左右,才算是把安保工作佈置完畢。
趙匡胤監督宦官最後打掃了一遍偌大的坤寧殿,正要退出宮室,一名老太監捧著一個托盤跨進殿門。
“這是何物?你來作何?”趙匡胤把他叫住。
老太監趕緊彎著腰恭敬道:“啟稟將軍,此乃皇帝受命寶,太后命老奴送來放好。”
趙匡胤點點頭道:“你去吧,放好了快快出來。郭大帥和太后沒有駕臨之前,坤寧殿不許任何人進入。”
“老奴遵命。”老太監匆匆入殿,把裝有寶璽的楠木錦盒放在御桉之上,趕緊一路小跑告退而去。
等到老太監離去,趙匡胤四處看看,大殿裡已經空無一人,正要閉攏殿門離開,回頭時一眼看到擺放在大殿最深處,御桉之上的錦盒。
那是一個用黃綢緞包裹的方形錦盒,尺寸頗大,遠遠望去非常顯眼。
裡面裝的,便是代表皇權正統的受命寶璽。
不知為何,趙匡胤一眼看去,目光彷佛被吸引住似的,再也挪不開。
他心中湧出強烈的好奇感,想知道皇帝受命寶究竟長什麼樣子。
猶豫了片刻,趙匡胤回頭看看殿外,跨進門檻,輕輕閉攏殿門,放輕腳步朝大殿深處快步走去。
踩在光可鑑人的青玉地磚上,趙匡胤望著那方黃綢包裹的錦盒越來越近,呼吸都變得急促了幾分。
四周懸掛的帷幔在微風中輕輕拂擺,大殿簷角垂下的風鈴發出悅耳的叮鈴聲。
趙匡胤站在御桉前,伸出的手僵在半空,遲疑了下,終究還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一點點解開金線繩,露出散發幽香的楠木錦盒。
四四方方的深褐色錦盒乃是用一整塊上好楠木凋刻成,陰刻著繁複的龍紋,顯得華麗高貴,莊重大氣。
趙匡胤雙手有些發抖,深深吸口氣,捧住盒子輕輕揭開。
一方用藍田玉凋刻而成,通體呈現杏黃色,造型古樸典雅的寶璽安靜地出現在趙匡胤眼前。
寶璽之上有金鑲玉凋刻成的雙龍盤雲鈕,凋刻得繁複無比,華麗異常。
趙匡胤雙手捧起寶璽,入手感覺十分沉重。
他的呼吸越發急促了,這便是皇權象徵,代表天命神器的受命寶璽。
倒過寶璽來看,只見寶璽印文部分刻著“受天明命,惟德允昌”八個銘文大字。
趙匡胤捧著寶璽的手發抖得厲害。
他知道這件寶璽並非世代相傳的始皇帝傳國璽,而是天福三年,晉帝石敬瑭命人制作的皇帝受命寶。
真正的傳國璽,早在後唐清泰三年,末帝李從珂和皇太后曹氏舉族自焚於玄武樓時就已經失蹤。
多年來,歷代掌權者派人四處尋找,都沒有找到有關於傳國璽的絲毫訊息。
而這尊皇帝受命寶,就成了至高皇權的象徵。
晉出帝石重貴遷往遼東時沒來得及帶,劉知遠入主開封,就拿著皇帝受命寶,名正言順繼承晉室江山,鼎立新朝。
而今李太后命人把寶璽早早送到坤寧殿,想來是準備在與郭威會面時交給他,用意不言而喻。
趙匡胤雙眸迸射亮光,緊緊盯著皇帝受命寶,翻來覆去看個遍,腦海裡胡思亂想,思緒紛亂。
忽地,他聽到側門有聲響傳來,伴隨著一陣腳步聲和說話的聲音。
“太后,郭公已經行至福寧宮,馬上就要到了....”
趙匡胤大吃一驚,後背心瞬間被冷汗浸透,手忙腳亂把寶璽放回錦盒,耳邊的聲響越來越近,顧不上繫好金線帶,屏息提氣,幾個縱步跑到殿門處,拉開殿門倉惶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