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軍改制方案,早在朝會召開之前,柴榮就命朱秀和趙匡胤各自提交了一份。
柴榮看過以後,對兩份方案都非常滿意,後閣商議那日,拿出兩份方案,交由重臣充分討論,稍加修改後照此執行。
其實兩份方案大同小異,柴榮為此很高興,認為讓朱秀和趙匡胤搭檔負責禁軍改制的決定完全正確。
畢竟兩個人之前沒有透過氣,各自提交的方案卻驚人地相彷。
趙匡胤看過後,也頗覺驚疑,只能用朱秀為此也做出充分準備來回答。
他們哪裡知道,朱秀提交的方案,本就是按照歷史上趙匡胤實際操作中一系列安排來寫的。
趙匡胤把自己的想法寫成條呈,自然也大差不差。
方案定下,召集宰臣只是通個氣,讓各大重臣通力配合,確保此次軍改順利進行。
這次改革雖說觸動不少既得利益者,但因為有柴榮作為最高統治者極力推行,早已有言在先,凡是阻礙軍改者一律問罪,故而也極少有人敢陽奉陰違。
總的說來,此次改革共分三大方面。
第一,構建殿前司完整軍司衙門執行體制,彷照侍衛司設定,但又精簡了不少衙署。
譬如侍衛司獨有的侍衛司獄,就是一大特殊軍獄,但職權範圍可不僅僅限制在軍中將領都校,就連文武百官,名義上都有問責下獄權。
侍衛司權重時,侍衛司獄可是令人聞名喪膽的所在。
頗有幾分錦衣衛詔獄的意思。
經過一番激烈討論,柴榮決定不在殿前司設定類似軍獄,按照朱秀的建議,設定一處督軍署,用來監管殿前諸班直、諸軍,但凡涉及軍務的器械、糧草、甲胃、馬匹、屯田,督軍署都可以監察。
禁軍在外征戰時,督軍署也負責監軍職責。
職權範圍嚴格限制在殿前司,不涉及朝臣。
侍衛司獄,同樣按照這個辦法進行改建。
首任督軍署署令,由武德司副使曹翰兼任。
柴榮對此安排頗為滿意。
原本按照趙匡胤的意思,是要在殿前司同樣設定一座牢獄,名為軍獄,實則有問責百官的權力。
朱秀極力反對,張永德也認為不妥,柴榮再三考量後決定作罷。
朱秀反對,有公私兩方面考慮。
一是侍衛司獄惡名在外,受到百官厭惡,殿前司剛剛成立,朱秀可不想成為百官的眼中釘。
二是類似的軍獄如果成立,勢必擠壓武德司的職權空間。
武德司本就是乾的刺探情報、監察百官的差事,下設一座大獄,專門用來關押要犯和涉嫌謀逆的官員臣子。
武德司直接聽命皇帝,不受法司干預,這也是武德司令人忌憚之處。
趙匡胤想在殿前司設定軍獄,明擺著是想借機擴大職權,搶佔武德司的差事。
身為武德使,朱秀當然要制止。
最妙的是,朱秀提議讓曹翰來兼任督軍署令。
曹翰可是武德司副使,武德司職權受損,他自然也不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