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城門已經奪得,城內零星的戰鬥不過是蘚疥之疾而已。剩下最的事情,自然是去城裡順理成章的大大殺戮劫掠一番了。
去年多爾袞入關之前,曾把在蓋州湯泉養病的大學士范文程找來問計。范文程給多爾袞上了著名的《入定中原策》。
裡面最重要的一段話是:“自古未有嗜殺而得天下者,欲奪天下,非以安百姓不可。變改八旗兵丁抄掠之風”
奏疏之後便是一系列的兵制改革的細則。這個奏疏被多爾袞認可的同時,也意味著清朝從此改變了兵制。
在甲申年入關之前,八旗兵丁是沒有糧餉的。出去打仗全是義務。連馬匹兵刃都要自備。所有斬獲唯有搶劫一個途徑。
好在這些年八旗沒閒著,頻繁繞過山海關,入寇中原。一個個的都發了大財。
不過此番再次入關可與以往不同了。當年是為了搶劫,如今目標改為爭霸天下。這搶劫的事自然就不能成為常態了。
所以多爾袞根據范文程的建議,改變了八旗兵制。原來是不發糧餉的義務兵,改為如今每月按時發放餉銀。
要知道改制變法這個東西曆朝歷代都是最為要命的,改好了就如秦國般一統天下,改得差了,就像王莽一樣,身死國亡,留下一世罵名。
而范文程的這封《入定中原策》,可以說由此一舉奠定了往後三百年的大清基業。
當然,有些習慣了的事情不那麼容易改變,雖然多爾袞每月大把的餉銀髮下去了,可是八旗子弟百十年來素以搶劫為生,可以說殺人,放火,搶劫已經刻入了骨髓。這一下要全部改變可不太容易。
所以雖然大張旗鼓的搶劫稍微控制了一下,不過這裡面總是有一些權變之術的。
例如大軍未到,率眾來投的城池。那定要保其周全的。
可如果哪個城池膽敢犯我大清軍威,螳臂當車。那麼破城之後,略施薄懲也是有的。
如今多鐸在潼關城下苦戰十數日,這入城之後薄懲一番,也不算逾越多爾袞的軍規。
而且這潼關城向來是軍事重鎮,裡的面糧草物資無數。想必油水豐厚的很。
多鐸特意囑咐耿仲明道:“這潼關城降而復叛,說明城內的刁民很不老實,此二番入城,可以適當的揚一下我大清軍威,給潼關的這幫子刁民些許教訓。”
耿仲明自然欣然領命,要知道這種美差在以往可是絕無僅有。歷來蟻附攻城的時候總少不了漢軍一份,可這入城的頭道湯卻都是滿洲大兵的事。
有時候遇到些貧瘠困苦的城寨,往往等漢軍進城的時候,連湯渣都不剩下一口了。這次耿仲明能領到這個差事,也是多鐸為了獎勵他剛才率兵奪門的功勞。
不過耿仲明臨走的時候,多鐸卻又從自己的親衛中挑了百來個白甲巴牙喇,讓他們保護在耿仲明左右,跟隨耿仲明一起進城。
清軍八旗軍制,一個牛錄為三百人,五個牛錄為甲喇,五個甲喇為一個旗,其軍事長官稱為固山額真。而巴牙喇則是每個牛錄裡精挑細選出來的勇士。三百人裡才能選出十個巴牙喇,身穿紅色甲冑。
而這些紅甲巴牙喇要先在戰陣上斬殺過百人,還要騎射考評雙絕,才能成為白甲巴牙喇。
大清國有兩件事經常拿出來吹噓,一件是“女真滿萬不可敵”,一件是“與明國交戰五十載,白甲無一損傷”
這些白甲巴牙喇身著三重鎧甲,最裡面是一層細軟的鎖子甲,中間是比較輕盈的棉價,在最外面又套了一層鐵甲。戰陣之上無堅不摧。
整個東路軍大營也不超過二百名白甲兵。是真正精銳中的精銳。如果說耿仲明的那些家丁是耿仲明的乾兒子的話。那麼這些白甲兵絕對是多鐸的親兒子。
如今多鐸把身邊近一半多的白甲兵交給耿仲明調配,可稱得上給足了耿仲明的面子。
當然耿仲明心裡也知道,這些白甲兵可都是多鐸身邊的親近之人,也都是心頭肉。跟著自己入城不過就是為了蹭些功勞,再順便發點小財罷了。
至於保護自己,任憑自己調遣什麼的。那就是些客氣話。自己隨便聽聽就好。若是當了真,就可就傻了。這些滿族大兵可金貴得很,別說死掉一個半個,就是有哪個真的受了傷,自己也不好交代。
這次二番入城,若是戰鬥順利便沒什麼。哪裡有發財的機會,讓這些白甲大爺們多多沾染些也就是了。
可一旦城內有什麼風吹草動。拼著自己的家丁受損,也要將這些白甲兵大爺護住,萬萬不能有半點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