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七章 偷梁換“匾”

潼關城,望雲樓上。

馬世耀和牛道士相對而坐,愁容滿面。

上元節一夜魚龍舞,兩人折騰了一宿,卻都鎩羽而歸。

早上負責打探訊息的哨探回來稟報,城內百姓對這一晚發生的事情毫無察覺,反而津津樂道。坊間還流傳了不少新聞軼事。

首先就是督師府衙的衛士三德子,可能覺得自己有些魯莽了,於是主動認錯,拿出自己珍藏兩日的肉夾饃向藍衫公子賠禮,但是被藍衫公子捏著鼻子,嚴詞拒絕了。

再有就有巫山伯手下的大順軍遇事不慌,小將軍馬喜兒發現督師府衙門口的混亂,立刻出動親兵營加以管制,平息了混亂,沒有造成踩踏事件。

親兵營還主動清潔了督師府衙門前的血漬和汙穢,潼關百姓無不誇獎巫山伯御下有方,寬嚴相濟。

期間小將軍馬喜兒似乎看上了一位姑娘,並對其一見鍾情。甚至當眾下跪,向其剖白心跡,可惜被小姑娘的老爹生生的拆散。

最後就是大順軍與大俠們和睦相處,共慶佳節的故事。只不過這件事沒什麼熱點,遠不如前面兩件事有談資,百姓也就隨便聊聊。

雖然大順軍在潼關城內的民聲日隆,但是事情卻陷入了僵局。馬世耀和牛道士各自訴說了昨晚的經過後,倆人沉默已久,都找不出破局之道。

潼關距離長安不過百里之遙。而皇帝李自成接到潼關大捷的文書後,肯定會派下欽差趕往潼關檢視究竟。從時間上說,估計此時長安派往潼關的欽差,已經在半路上了。最遲這一兩日也會駕臨潼關城。

可如今督師府衙卻成為了一個死結,這個局破不了,兩人就是謊報軍情,論罪當斬。

“打——是肯定不能打了。”牛道士聽完馬世耀的整個昨晚經過,也覺得如今憑藉武力取勝,恐怕是沒指望了。就憑三德子那一杆紫金鞭,遠非人力所及。為今之計,已經不是怎麼想辦法除掉大俠們。而是如何才能交好他們,與他們長治久安的在潼關城共處下去。

牛道士沉思已久,道:“聽坊間傳聞,似乎民心或可一用。我們想辦法在這上面做一些文章。昨日我還拆了不少民房。這事卻不能耽擱了。數九寒天,凍死人的事也不奇怪。我們若一個處理不善,恐生民變啊”

馬世耀點了點頭,自己昨天的一番折騰,雖然沒有傷了人命,卻拆毀了不少百姓房屋。現在軍營外面還堵著一群百姓罵街呢。

自己推說毀屋扒牆是為了“防火患於未然”,可是這話也就哄騙一下無知的百姓,若是傳到了大俠們的耳朵裡,卻不太好解釋了。所以這些受了損失了百姓,該賠錢的賠錢,該蓋房的蓋房。要儘快處置妥當,卻不能耽誤了。

牛道士又道:“潼關一役我們得了不少戰馬,有一大半可是大俠們帶來的。雖說扔在戰場上了被我們撿了,但這事卻也不太好講。

如果是昨天之前,我們或許還可以故作不知。但如今情況有變,看樣子我們要和大俠們在潼關城內長久的共處下去了,這個事總要拿出來議一議。否則遲早會出問題。”

馬世耀想了想,道:“你說的也有些道理,其實我倒也不是非貪了這些戰馬。不過我們連這些大俠的主事之人是誰都不知道。即便是想把戰馬還給他們,卻也無從下手啊。”

牛道士,道:“這個我也細細的想過,你看到督師府衙旁邊那間李記當鋪了沒有,那間當鋪是潼關大戰之後新開的。我找人細細問過。當鋪掌櫃的和夥計都是生面孔,絕非潼關本地人。

而且大俠們頻繁進出,跟這間當鋪的關係匪淺。我思量著這些戰馬珍貴,若是全留下肯定是不行的。怎麼也要分一半給大俠們。

不過這些馬也不是我們偷來的,而都是戰場上辛苦所得。總不能平白的就還了。所以說即使送還戰馬,卻總要有個說法。

我這兩天特意看了,當鋪的後面是一個草料場,佔地極大。我想不如我們把馬牽來,都當給李記當鋪。

這樣我們得一些銀錢,也不算白白的辛苦一場,他們的戰馬物歸原主,也算是應有之義”

馬世耀聽了牛道士的這番話,到是老成持國之言。可於現今的局勢絲毫沒有幫助,拿起酒杯給自己斟了一杯酒,一飲而盡之後。長嘆了一聲,望著樓下的督師府衙,問道:

“這個府衙之事,又該如何是好呢?”

牛道士緊鎖雙眉,一時之間也沒有什麼良方。

就在這時,望月樓的一個夥計走上前來,道:“馬爺,昨天您在小店的二樓,摔下不少酒壺酒碗下去。一共三錢銀子。您看是記賬上啊,還是您這就給結一下?”

馬世耀正滿面愁容,心裡煩悶的時候,哪裡聽得了這個,頓時重重的一拍桌子,道:“爺爺天天照顧你家的生意,還能差你幾個破酒壺酒碗了嗎?你是怎麼做事的,不想幹了是不是?把你們家掌櫃的給我叫來。”

其實掌櫃的就在一旁,小夥計的這番話也是他讓學說的,這馬世耀天天照顧酒樓生意不假,可是每次都帶著十幾,二十個橫眉立目的親丁在身邊伺候。

老百姓都怕招惹事端,他一來的話,這二樓可就沒其他客人敢坐著吃飯了。等於馬世耀開一桌酒席,卻包下了整個酒樓。

所以掌櫃這麼多天,也是總想和馬世耀商量一下,卻不知道該怎麼開口。人家馬世耀來吃飯,又不是不給錢,總不能往外面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