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東岸三十里蒲州】
阿濟格望著草蓆中那個,已經幾乎看不出是“人”的一個物體,皺了皺眉毛,疑惑道“這還活著?”
阿濟格口中的這個“人”,卷在草蓆之中。渾身血肉模糊,雖然敷著厚厚的草藥,但依舊有不少血漬滲出了草藥之外。
臉上已經看不出五官相貌。嘴唇、鼻子都已經碎成了爛肉,幾顆牙齒因為沒有嘴唇的包裹,裸露在外。腮邊的鬍子和著血汙沾成了一團。
一個醫官打扮的人道:“稟王爺,鰲拜大人習武多年,身體健碩。雖然被戰馬拖傷了五官四肢。但如今天氣寒冷,卻沒有生出什麼癰疽。將養一些時日,雖然無法恢復五官容貌,但這外傷也總會好的”
“不過為難的是,鰲拜大人後背脊髓被人斬了一刀。在醫家而言,這叫督脈斷絕,神仙來了也沒有辦法。日後即便能保住一條性命,日後恐怕也只能癱在床了上。”
阿濟格點了點頭,悶聲不語。三日前,長安城外的那一場大戰,自己統領的西路大軍被大順軍打到崩潰。
還好左翼的尚可喜拼死來救,最後才算逃得了一條性命。
他一路東逃,一直跑過了黃河,才在蒲州安下了腳跟,收攏殘部。經此一役,他統率的西路大軍十去七八,吳三桂的關寧鐵騎,乾脆在戰後就不見了蹤影。
“聽說,多鐸那邊也敗了?”阿濟格沉沉道,他蒲州距離潼關不遠,這兩天自然也陸陸續續的,也聽到了些多鐸東路軍戰敗的訊息。
尚可喜低聲道“是,目前訊息已經探明。豫親王那裡確實也敗了。據說潼關城的守將馬世耀行詐降之計。誆哄豫親王進城後,效仿諸葛孔明火燒新野之戰,找來一些來歷不明的大俠相助。將豫親王殺敗。懷順王耿仲明也身隕在潼關城內。”
阿濟格長長的嘆了一口氣,道:“老天不佑我大清啊,這叫我此番回京,如何與我那攝政王的弟弟交代啊?”
尚可喜大驚道:“王爺您打算回京?”
“仗打成這樣,不回京怎麼辦?難道還能反敗為勝嗎?”
阿濟格看到尚可喜的神情,反而有些疑惑。
尚可喜看了看左右,將阿濟格拉到一邊,低聲道:“王爺,此時萬萬不能回京啊!”
“據說我所知,豫親王那邊也沒有回京。反而收攏殘部,去打洛陽去了。想那洛陽的大順守將劉忠,手下不過千、八百人,還值得一打麼?豫親王只不過是給朝廷擺出了一幅未竟全功,絕不還朝的姿態啊!”
“如果我們現在回京,等於代人受過。朝廷諸臣找不到多鐸,所有的雷煙火跑都落到我們的頭上。”
“您這次出兵繞路蒙古借馬,我聽說朝堂內也多有爭議,說不準到時候就有人會以此為由,把兩路大軍失敗的罪責都歸在您一人身上啊。”
“反正攝政王他老人家下的旨意是讓我們剿滅偽順。既然偽順還沒有被剿滅,我們又何必急著回京。自古將軍無數,誰又敢稱自己能百戰百勝?如今我們敗而不餒,不剿滅偽順絕不還朝,這也算遵旨行事。”
阿濟格聽尚可喜說得似乎在理,如果自己現在還朝。還真的不好交代。於是道:“那這奏摺又該如何寫呢?”
尚可喜想了想,道:“鰲拜不聽將令,擅自出戰。導致我軍士氣大壞,纛旗受損。此事人人皆知,不能替他隱瞞,需據實上報。”
阿濟格點了點頭,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即便是廟堂之內,也是要分成各種派系。
自己和多爾袞、多鐸是三兄弟,到什麼時候都是骨肉至親。而這個鰲拜卻是豪格一黨。
當年多爾袞和豪格爭搶帝位,若是沒有這鰲拜從中亂攪合,恐怕現在也輪不到順治那個孺子小兒當上皇帝。
此番出征,讓鰲拜跟在身邊,一方面是藉助鰲拜擅戰之能,一方面也是為了安撫豪格兩黃旗和鑲藍旗一派的爭功心思。
如今戰敗,鰲拜又成了廢人,把他扔出去抵罪,倒是個好辦法。
尚可喜又道:“吳三桂心懷舊明,臨陣脫逃。致使我軍右翼崩潰。這事也需讓朝廷知道。”
在八旗漢軍之中,其實存在著一條“鄙視鏈”。晚投降的,鄙視早投降的。入關之前投降的,鄙視入關之後投降的。
例如尚可喜,對孔有德與耿仲明就不屑一顧,認為他們跨海降請,才導致大明局勢變壞,而且尚可喜全家百餘口都被孔有德和耿仲明所害,可以說宿怨極深。
而吳三桂又瞧不起三順王,認為自己亡國之後,還要借虜平寇,可謂世間的忠貞楷模。至於尚可喜、孔有德、耿精忠三人,卻都是大明的叛逆之臣,私下裡十分的看不起。
這一次尚可喜抓住了機會,自然要給吳三桂奏上一本。
吳三桂此番的臨陣脫逃,幾乎跟松錦大戰時如出一轍。在大明的時候,吳三桂出賣洪承疇,臨陣脫逃後不但沒有受責,反而升官發財。但是投靠了我皇清,還敢出賣滿洲大爺,這個卻不能容忍了。
阿濟格覺得尚可喜說得在理,又問道:“那我們下一步又該去向哪裡呢?”
他如今所在的蒲州離大順軍太近,而且黃河尚未解凍。說不準大順軍還能渡過追殺而來,也不是什麼可以長久所駐之地。
尚可喜想了想道:“既然豫親王去了洛陽,那我們不如也去洛陽,與豫親王兵合一處,把洛陽佔了。”
“一來我們和豫親王互相也有個照應,等打下了洛陽後,多少分潤點功勞。二來洛陽城高池深,城內有幾個糧倉,以後也不用擔心什麼糧草接濟問題。”
阿濟格琢磨了一下,倒也是個辦法。雖然自己和多鐸有些嫌隙,但不管怎麼說也是兄弟倆。如今一起慘遭兵敗,如果合兵一處,彼此間也能有個照應商量。
雖然洛陽的守軍沒幾個人,但畢竟也是大城。之前多鐸沒去攻打,是因為著急打潼關。如今戰敗,正好拿洛陽出氣。對朝廷也有個召對。拿功勞折抵一些罪責,於是點頭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