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七十二章 幾人稱帝幾人王

張飛敗於河北,功過相抵,仍舊任振威中郎將,但尚無兵可領。

張昭主持會議,他鬚髮皆張,兩眼噴火,高聲道:“韓遂、馬騰,為賊經年,枯惡不悛。馬超,逆賊野種,大逆不道,戕害陛下,罪惡滔天,人神共憤。如何除逆賊,為陛下報仇,請諸君議之。”

趙雲率先道:“雲以為當速為天子發喪,彰馬超之惡,號令諸侯西向進討。”

崔琰奮聲道:“子龍之言是也。昔董卓殺害天子,關東討之而力不齊,使其苟活數載後,才為王子師、呂奉先所除。今馬賊又害天子,而我軍雄踞關東,兵精將猛,必可擒斬馬賊以謝天下。”

毛玠曾勸劉備“修耕植,畜軍資,奉天子以令不臣”,如今天子被害,他心中悲怒,也支援討伐韓馬,道:“舉兵討賊,乃大義,不可遷延,以失天下之望。”

劉猛聞戰則喜,道:“久聞西涼大馬精銳剽悍,倒要會上一會。”

張飛經歷挫折,變得沉穩不少,道:“為天子報仇,自是應當。但袁紹不可不防。”

這一語出,被忠憤填滿心胸的眾人都怵然而驚,冷靜了不少。

劉曄淡淡出聲:“自桓靈以來,漢德日衰。先帝乃為董卓所立,本無法令天下心服。當年董卓兇頑,諸侯尚不能併力進討;如今韓馬遠在關中,號令諸侯西上更難矣。若我軍輕動,袁紹必襲我後背,再有袁術、劉表夾擊,呂布響應,我軍欲待不敗,亦難得矣。我軍新敗於袁紹,才免得成為眾矢之的,又欲為虛名而冒大險乎?妄動實為不智。”

崔琰怒道:“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大義所在,何險之懼?況袁紹優柔寡斷,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襲我?”

劉曄道:“遠征關中,派兵幾何?少則非韓馬對手,白白送死;多則如何防守後方三州?袁紹雖寡斷,卻不會看不出這千載難逢之機會,袁術也有數萬兵馬,此人可是見利忘義之輩,早已對徐州、汝南垂涎欲滴。就算袁紹、袁術、劉表、呂布皆按兵不動,我軍勞師遠征,誅殺韓馬,又能有什麼實質好處?這一虛名,能令此四人束手歸降麼?”

崔琰冷哼道:“道不同不相為謀,君只談利,不談義,我與君無話可說。”

張昭聽了劉曄一番議論,冷靜了不少,問仍舊沉默不語的田豫、郭嘉:“國讓,奉孝,二君有何計較?”

郭嘉道:“國仇不可不報,二袁劉呂亦不可不防。可先為天子發喪,素服舉哀,號令討賊。不必等候他人,速派精兵入弘農,據潼關之險,封鎖韓馬,徐徐圖之。主力則經營兗州,儘快一統關東。”

眾人目光又轉向田豫。

田豫雖敗於河北,但劉備對其信任不減,隱隱為諸將之首。

田豫初隨劉備時是個俊秀少年,神采飛揚,現今也不過二十四歲,但兩鬢斑白,氣質沉凝,威嚴日顯。

迎著眾人的目光,田豫開口道:“天子遇害,韓馬二賊將另立天子,抑或自立為帝?”

他不提是否興兵除賊,反而提出另一話題。

眾人神色皆動。

田豫接著道:“我軍鴿信快捷,當是除韓馬外第一個知曉天子遇害訊息。若袁紹知曉天子遇害,其是否認可韓馬所立天子,抑或擁立一帝?”

崔琰臉色大變。

田豫又道:“益州牧劉焉燒絕棧道,僭越儀仗,其是自立乎?另立乎?”

劉焉是前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的後人。

話音轉急:“妄自尊大的袁術呢?跨蹈漢南的劉表呢?甚至是脫身至幷州的曹操呢?”

劉表跟劉焉一系,也是劉餘後人。

“這天下將有幾人稱王?幾人稱帝?”

一句句重重敲擊在眾人胸口。

張昭、華歆、崔琰、毛玠、趙雲等皆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