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追擊呂布之時,與張遼同舟共濟的李通、許褚卻遭遇了莫大的危機。
麴義與曹操結盟,前者東至修武,迎擊挾“天子”御駕親征的袁紹。後者則猛攻軹關。
與此同時,棗衹、高覽早已深入河東,準備截斷李通後路,將其殲滅於軹關陘中。
公元193年十一月,本就陳兵太原、河東郡界的幷州牧曹操麾下棗衹、高覽,率兵一萬南下,先破永寧關,又圍永安。
永安是幷州入河東的門戶,易守難攻。
高覽親自指揮攻城,三日而攻下永安,進逼楊縣,河東震動。
棗祗派人招誘河東大姓,程銀、侯選、李堪皆起兵應之。
棗祗權宜任命程銀、侯選、李堪皆為中郎將。
程銀三人各有兵三千人,與棗祗、高覽合擊楊縣。
大姓徐氏反於城中,曹軍遂破楊縣,南至襄陵。
棗祗名為主將,其實主要負責後勤事宜,軍事皆以高覽為主,不加干涉。
高覽攻掠如火,進兵神速,而棗祗糧草不斷,後勤得力。兩人配合默契,軍威赫赫,攻無不克。
河東太守王邑震駭不已。
平日大言炎炎的督郵衛固噤若寒蟬,不敢出聲。
滿郡惶遽,不知所為。
棗衹命人送信給王邑,聲稱只是借道攻擊李通後路,待滅李通後將撤回幷州;請王邑暫時讓出絳邑、東垣二城,作為交換,棗衹將把楊縣、襄陵還給王邑。
王邑召集郡中文武商議。
別駕張時等畏懼曹操兵威,皆道:“曹操方起於幷州,根本未固,必無意來奪我河東。
其與左將軍劉備有奪州之仇,殺子之恨,棗衹之言當非誑語。
不如聽之。”
郡中小吏賈逵反駁:“河東表裡山河,土地膏腴,物產豐富,人民殷實,此王霸之基也。曹操幷州窮困,吞併之心昭然若揭,何謂無意?
如今天下紛爭,袁紹、劉備併為二強,曹操敗而復起,若不想為袁劉所吞,必侵吞他郡以自強。此必然之理。
劉備有心奪河東而未得便,曹操先下手為強。兩大之間難為小,郡中兵弱,只能擇其一而從之。
曹操雖近,然其失兗州,欲復起則難矣。定天下者,必為劉備。
何不命東垣守兵迎李通西上,集中兵力守聞喜、安邑,以待劉備大軍?”
校尉範先斥道:“是何言也?我河東本有精兵萬人,王公振臂一呼,大姓雲集,豪強併力,須臾可集兵數萬。
曹操、劉備雖強,但用兵處多,豈能盡集於我郡?
汝黃口稚子,無知小兒,焉能信口雌黃,沮我軍心?
再敢胡言,休怪我刀下無情!”
賈逵長揖而退。
回家即說服家人,收拾行裝,南下大陽,自茅津涉冰過了黃河,到達陝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