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戰將起,江南風起雲湧。
孫策、周瑜示敵以弱,劉表軍果然來攻。
文聘持重,建議徐徐進逼,餐食孫策控制區域,期一半年,將孫策徹底趕出豫章郡。
劉磐則不以為然。
南昌之戰,文聘功為最高,然都是硬仗;劉磐、黃忠出擊,卻是撿了個便宜,斬獲頗多。其中黃忠陣斬孫策表兄徐琨。
徐家乃吳郡豪族,徐琨之父徐真與孫堅情同莫逆。孫堅將妹妹孫夫人嫁給徐真。
徐琨長大後跟隨舅舅孫堅南征北戰,孫堅死後,孫賁攝部眾,帶領徐琨等扶孫堅靈柩東歸,先依袁術,後歸孫策。
徐琨壯猛,後來曾跟隨孫權討廬江太守李術,在諸將中功最高,升為平虜將軍。那時候呂範、程普、黃蓋、韓當、孫河等才剛為中郎將。
徐琨於孫策徵黃祖之役中戰死,英年早逝,功業未就,故史書多不載其事蹟。實際上其人在孫策早期地位相當重要。
黃忠殺徐琨,如去孫策一臂。
劉磐既與文聘合兵破孫策等,意氣風發,堅持速攻孫策,不可讓其在餘汗站穩腳跟。
劉磐說的清楚:“若當日項王在高祖敗後,盡力追之,哪有後來垓下之圍?萬不可縱虎歸山,讓孫策緩過氣來。”
劉磐是劉表之侄,向來得劉表信任,文聘雖也是重將,但疏不間親,指揮不動劉磐。
黃忠、韓晞、張碩等都支援追擊孫策。
文聘拗不過諸將,只得答應進逼餘汗。
為防萬一,文聘留其部將侯望守城,親自與劉磐等東下,希望能及時阻止眾將冒險。
呂範還沒到臨湘,張羨尚未異動,文聘因持重而留兵守城,陰差陽錯之下也滿足了周瑜希望荊州軍分兵的計劃。
南昌至餘汗間看似一馬平川,其實水路縱橫,劉磐、文聘進軍途中,被地形分割成數股,雖不過裡餘,但畢竟不在一處。
文聘心中警惕,要求劉磐再次放慢速度,將全軍集中一起,緩緩推進。
劉磐哂笑道:“此間多溝渠、河溪,全軍蝟集,一旦被敵人攻擊,幾無騰挪餘地,如何迎戰?
如今各軍首尾呼應,相互連線,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又何患敵人來攻?
仲業謹慎,自然應當,但且不可變為怯懦。”
文聘勢不能獨自退回南昌,只得命自己直屬部隊抱團。
劉磐所部一萬多人,仍舊分成黃忠、韓晞、張碩三部,宛如三支箭頭,向餘汗急進。
南昌至餘汗一百五十多里,劉磐要求五日內趕到。
在文聘的擔憂中,大軍一路暢通無阻,不僅過了溪流最密集的金溪、信水、三塘等地,而且還過了雷嶺、長嶺等山地,出了前方蒹窪,不到五里,就是孫策盤踞的餘汗縣城了。
蒹窪是一片平緩的窪地,長滿蘆葦、荒草,由於是冬天,枯黃一片,夏季這裡會有淺水,如今則可輕鬆踏過。
劉磐下令道:“出了蒹窪,就在餘汗城下紮營。”
眾將士皆應諾。
劉磐軍已全部進入蒹窪之中,文聘軍前鋒剛入窪口。文聘望著眼前蒼茫的蘆葦和荒草,北風吹拂,倒伏一片,心中一突:若是敵人在此設伏?或是火攻?
但又想:劉磐此前一直派有斥候哨探,他大搖大擺進入窪中,當是未發現伏兵。
然心中仍有不祥之感,正欲派人前去詢問劉磐,鼻中傳來一陣奇怪的味道。
文聘駭然,叫道:“速速撤出蒹窪!”
只見北面煙炎張天,風助火勢,蘆葦叢大火瀰漫,自北向南席捲而來,火還未到,濃煙先至。
劉磐驚駭欲死,忙大叫道:“速退!”
劉磐軍被燻得睜不開眼,不辨東西,士兵咳嗽不停,卻往哪裡退?
人奔跑的速度,又怎能快得過烈火?